脱贫攻坚思考:如何叫醒一个假睡的人?(作者:王韬)

信息来源: 作者:王韬 发布时间:2017-07-18 11:25 【 字体:


从去年开始,脱贫攻坚开始成为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记得第一次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是四月份,一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之前,单位领导和部分同志已经分期分批都到访过包帮扶贫村。村里的自然条件还不错,青山绿水,风景宜人。通村公路是经过硬化的水泥路,虽不够宽,但路面还是平整的。按照计划,我带领四名队员走访18户贫困户,登记基础信息。经过一河两岸几面坡的走访,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贫困户,贫困状况和原因各异,其生活的现状总让人产生强烈的冲动,为他们做点什么!这几乎是所有参与扶贫的干部当初最原始的想法。大家的热情高涨,大有脱贫攻坚志在必得之势。

有不少朋友在乡镇工作,包挂长驻贫困村成为了他们的工作常态。最近,看到一位朋友的微信,今天太阳太大,坡上坡下在贫困户上跑了一天,下午开会时晕倒了,经医院检查是心脏有问题,建议住院治疗。附有一张在医院做心电图的照片。次日一早,他的微信发出在贫困村上班的照片。注意身体啊word哥,真为他担心!无独有偶,近日又听到有些村镇干部累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消息。然而,累倒的消息大家却不愿多谈,或许是与当前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脱贫攻坚场景不相协调吧?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上山下村、走访开会、熬夜赶资料的连轴转,我们的村镇、驻村干部已经身心疲惫,确实累了。

前一段时间,贫困户数据清洗民主评议,一些村民争着抢着要当贫困户,为自己成为贫困户而感到光荣,无非是想把扶贫政策当救济,不劳而获得到钱物补助。看到这种现象,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太可怕。这些贫困者,不论因何致贫,在主观意识上,志气已经一贫如洗。这种贫不知耻的怪异现象,势必渐渐稀释人穷志不穷的精神之源,导致的将是急速堕落的循环贫困。无论如何精准的扶贫,也是扶有志脱贫的人,这种争当贫困户,坐享其成绝非脱贫攻坚的本意。与此同时,平利县八仙镇一名蔡姓古稀老人,在数据清洗民主评议会时,拒绝村民评选为贫困户的好意,坚决不进入贫困户。他说人穷志不穷,我现在能自食其力,不需要进入贫困户,有年轻人还争着当贫困户,我觉得好丑人。着实给了那些不以贫为耻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虽然还是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但不愿去多想,为何守着如此美丽的风景,却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人。但凡经历过脱贫攻坚工作的干部,都感触颇深,每每想到这件事,必然是五味杂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自从产生了阶级,贫困便如影随形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封建王朝几千年兴衰更迭无法解决的积贫,自今朝始三年便要脱去,我党为民谋福祉的勇气和魄力可见一斑。走进乡村,反观贫困者,若因残、因病、因老、无后等致贫,尚有扶持政策兜底,完全可以衣食住无忧的过上幸福的生活。倘若因懒、因惰,尚年轻却不思进取、身体健全却不知自强自立等主观因素造成贫困,比如扶贫干部自己掏腰包给贫困户买的魔芋种,却偷偷卖了换酒喝;给贫困户买的鸡苗,懒得喂食饿死一大半……,如此这般,纵然扶贫干部跑断腿、说破嘴、累成鬼也无济于事。就像一位老乡说的:吃不穷,穿不穷,没有思想一辈子穷!这么好的政策,没有想富的思想,神都没有办法!所以,物质扶贫应与精神扶贫同步进行,不转变贫困者的思维,所有的外力都无法扭转内因。就好比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假装睡着的人一样。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