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90后,刚走出校门,在人生最美的时光里,选择了基层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他们说,这是青春最坚定的步伐,是他们最无悔的选择,他们要在基层绽放属于他们特有的青春色彩。
心怀梦想 扎根基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半年前,他们怀揣梦想步入工作岗位,到了距离平利县城最远的、海拔最高的正阳镇,从踏入这片土地起,他们就做好了在正阳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发挥才能、奉献自己青春的准备。
90后干部刘永彬,在工作之初就担任正阳镇让河村驻村干部,而让河的村“三委”成员平均年龄56岁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不辜负镇党委政府期望,尽快融入工做状态。他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辆代步车,利用平常休息时间和周末坚持深入贫困户家中,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入手,认真核查贫困家庭的收支状况、劳动力情况以及住房条件等,掌握贫困户所思所盼,量体裁衣定措施,宣传扶贫政策,真帮实干,为实现精准脱贫做好一手资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的他,在村民眼里他已不在是一脸学生气的驻村干部,而是能够和村民谈心拉家常的“小刘”。
常学长青 不断提升
基层工作是上头千根线,下面一针穿。面对纷繁的基层事务,为了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更好的服务百姓,他们不断学习。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转换角色,抓住每一次机会,虚心向镇村干部前辈学习,学习他们多年处理问题的经验、帮助农户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了解农民朴实的思维方式。
脱贫攻坚办公室小崔自从上班第一天起,就认了老师、拜了师傅,并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请教学习。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接触学习其他业务,遇到困难就当做是对自己的磨刀石,迎难而上。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成了办公室的骨干力量,对于各项扶贫政策,移民搬迁数据是“门清”,并还经常帮助指导其他同事工作。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半年过去。经过“战争”洗礼,不断蜕变。在这半年里他们磨掉了象牙塔中年少轻狂的无知,磨掉了一个学生不谙世事的棱角,也磨掉了一个人独处异地的乡愁。
挥洒汗水 致力脱贫
“晴天太阳雨天泥,雪花当粉风当衣”是乡镇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在烈日下挥洒汗水,在暴雨中跋山长涉。他们会因为在没有信号的村上待上一整天而被恋人误解、埋怨,他们会时常因为错过饭点以泡面充饥,即使这样,他们仍旧义无反顾,致力脱贫攻坚。
近一个月来,为了高质量按时完成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工作,正阳镇年轻干部们发扬“白加黑,5+2”的忘我工作精神 不辞辛苦,披星戴月,对于白天不能见到本人的,就在晚上6点到9点乘贫困户回家休息的时间入户开展工作。正阳镇南溪河帮扶干部小陈连续在村工作多日,每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在平日里遇到贫困户蜂蜜难销他就帮助贫困户找销路、贫困户家里有残疾人没办残疾证的就联系残联帮助办理残疾证、贫困户家母猪难产了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指导帮助。他总是说:“自己累点倒没关系,挺一下就过去了,既然自己是包帮人,就要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工作中要说没有不顺心、不如意,那是自欺欺人。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依旧为了工作挑灯夜战;在别人出双入对浪漫约会时,对于他们来说打电话给对方可能都是件奢侈的事。他们心里可以委屈,但不能沮丧、放弃。因为他们明白“脱贫攻坚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贫困户脱贫了、富裕了,他们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此时的青春对他们来说,不是多彩的花季,也不是缠绵的雨季,不需要多么的绚丽,也不需要多么的浪漫,而是以他们的真心、热心、恒心来服务村民,感染村民,引领村民,以青年之名,举青春之力,时刻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后记:正阳镇的90后只是脱贫战线上的缩影,脱贫攻坚战场上,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90后,在脱贫战场上挥洒着青春汗水,绽放属于自己独有的青春光芒,他们的青春值得我们喝彩,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铭记。“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我们也理由相信他们在基层必将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