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从青山绿水迈向“金山银山”
——平利县以“三苦三真”精神推进脱贫攻坚综述
○我县召开“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工作动态
○县财政局行业扶贫见成效
○洛河镇出台村干部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办法
○正阳镇生态蜂蜜托起致富梦
○【脱贫攻坚手记】精准扶贫随感
从青山绿水迈向“金山银山”
——平利县以“三苦三真”精神推进脱贫攻坚综述
一边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一边尚有3.8万余人处于贫困状态。作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的平利,如何才能使这美丽的景色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相协调呢?
面对这强烈的反差,面对国家的号召,面对群众的期待,我县各级干部发出了铮铮誓言:“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脱贫寝食难安、小康不实现誓不罢休!”他们以“领导苦抓真抓、干部苦帮真帮、群众苦干真干”的担当与勇气,和23万平利儿女一起,在2600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摆开了脱贫攻坚的战场,吹响了向全面小康进军的冲锋号……
领导苦抓真抓,苦心抓出新变化
脱贫是头等大事、第一要务,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县各级领导干部把群众当亲人,把贫困村当战场,以身作则,苦抓真抓使全县凝聚成一股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面对最大的民生工程,县委书记郑小东始终“寝食难安”。
记者在长安镇中原村看到,新修的通村路四通八达,新建的广场和文化礼堂与茶乡风景相映生辉,以“支部+大户+贫困户”的致富路径,让群众远离了酒桌、牌桌,投身到脱贫致富的行列。全村一年间,有195户523名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子”。
说起郑小东,村支书王开堂连说了几个“想不到”:“想不到他来得那么勤,想不到他那么能挨饿,想不到他把问题看得那么准。一年多来,郑小东书记七到中原村,召开过20多次会议,经常是县上刚开完会,就来到村里研究讨论问题,一谈就是后半夜,也不吃饭。他提出的发展路径群众信服,效果也好。”
在包抓的三里垭村,县长陈伦富针对村民致贫原因,逐一分析研判,为村子确定了“五个合作社(麻鸭、生猪、贡茶、苗木培育、绞股蓝)+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全村群众有了增收源,也成为全县此后产业脱贫的“雏形”。就这样,这个由几个村合并而成的三里垭新村,变成了一道风景,贡茶茶园、自行车环线、合作社组织,使整个村子焕然一新。
像这样的故事在我县的各级干部中还有很多很多…… 正是各级领导的苦抓真抓,有了中原村、三里垭村等15个村解剖“麻雀”的成功实践,平利创新探索出了社区工厂、电子商务、资产收益带动脱贫等有效举措,并迅速推动了全县79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使得同时出台的脱贫攻坚责任联动机制、工作推进机制、投入保障机制、鼓励激励机制、问责问效机制、精准监督机制成为平利推进脱贫攻坚的“动力轴”。
干部苦帮真帮,真心帮出真感情
“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长寿面!”
洛河镇水坪村71岁的村民吴传学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面,一边乐呵呵地说。这碗长寿面是村里的“第一书记”王建为老人送来的生日祝福,但凡村里6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王建都会送去一碗长寿面。
一年多来,王建和县、镇、村包抓领导一起,为水坪村确立了“四种四养”的脱贫模式,探索出“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他们还创建了以西安交大二附院为依托、县镇医院结对子的三级分诊医疗模式,让整个村子跨入脱贫“快车道”。
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屈孝余,心牵乡亲,回双杨村当选为村支书,受他影响,20多个在外老板也回村投资搞起种养植(殖)业;县财政局干部胡奎退居二线后,虽然身患重病,但他还是回村挑起了村主任的担子,带领群众修路、盖房、架桥;县经贸局驻段家河村第一书记钱昌维,为村里招来两家公司,实施产业脱贫,不仅带动全村56户贫困群众增收,还辐射带动凤凰寨、梅子园等村的群众致富;西安交大驻三合村第一书记黄淋,心中装着一幅“民情图”,用真心换来真情,当他离开村子时,群众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大贵镇柳林坝村的驻村干部胡珂,在大雨将要到来时,跳下农田,与群众一起抢收……
党员就是旗帜,干部就是力量。
去年以来,全县7000多名干部扎根在扶贫一线,迎难而上、倾情帮扶,办公到田间地头,督查在村组基层,问题到农户家里解决,用干部的付出换来了群众的认可、用干部的“辛苦”换来了群众的“幸福”,与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
群众苦干真干,决心干出新成效
领导的苦抓真抓,干部的苦帮真帮,深深地打动了贫困群众的心,也激发着他们苦干真干、摆脱贫困的勇气和信心。
正阳镇张家坝村的贫困户张纯碧,面对患尘肺病丈夫的高额医疗费和女儿的大学学费,一度丧失生活的信心。干部给她讲道理、出点子、做规划,在去年养19头猪的基础上,她家今年又增养了18头,丈夫的病情在治疗中也有所好转,女儿也即将毕业,她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兴隆镇汝河村五组的刘作银,早年外出下煤窑挣钱,一场事故不幸夺走了他的双腿,而他还要一边照看病重的母亲,一边守候智障的哥哥。被生活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刘作银,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县残联正给他装假肢,母亲和弟弟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平利县山大人稀,贫困群众大多分布在深山老林、条件恶劣的偏远山区,贫困程度深、发展能力弱,加之群众思想保守,这些都加大了脱贫攻坚的难度。
为此,我县坚持扶贫与扶志并重,开展了“苦干脱贫光荣户”评选活动,在整合县、镇、村扶贫力量的基础上,抽调退休老干部、文艺工作者深入贫困村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致富政策,帮助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利用新民风建设和送脱贫政策、送文艺下乡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全县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勇气,形成了外部多元帮扶与内部自我脱贫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
至6月初,全县15个贫困村4489户、12777人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社区工厂扶贫”作为我省就业扶贫新模式被推广到56个贫困县,国务院扶贫办也将这一案例向全国推广。
23万平利人民的“三苦三真”探索实践,像巨澜狂飙,似春风雨露,正冲击着、滋润着也改变着青山绿水的平利大地,向着“金山银山”华丽变身!(刊发于《陕西日报》2017年6月15日头版头条,作者:韩秀峰 刘勇 沈奕君)
我县召开“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6月13日,我县召开“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马朝阳主持会议,副县长符绳煜出席会议。
会上,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人行)通报了全县“两权”抵押贷款工作进展情况、宣读了《平利县“两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支持县域扶贫企业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了当前试点工作;县农林科技局、国土局、县农商行、农行、邮储银行、长安银行分别做了表态发言;4家银行与企业签订了贷款意向书。
符绳煜强调,为切实做好我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一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快试点进度,统筹推进“两权”抵押贷款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严格落实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向贫困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助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二要正视问题,夯实任务,确保“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取得实效。各部门、各银行要扎实工作,不断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加快工作进度,提高确权颁证效率,完成土地、住房的颁证,简化工作流程、扩大保险范围、创新保险品种,为“两权”抵押贷款提供保障支持。三要把握机遇,精准发力,充分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全县各部门、各金融机构要牢牢抓住政策机遇,以深入推进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省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和“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拓展金融扶贫领域,精心打造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发挥好金融业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重要作用。四是强化督办,严格考核,确保工作落实。要加大工作督办力度,按照旬检查、月通报、季督办的办法,对各相关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严格督办,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下达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到位,确保“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稳中向好。
县直相关单位,部分企业及产业大户代表参加会议。(梁沛)
【工作动态】
6月11日,县长陈伦富在城关镇走访了吴明刚、汪忠明等贫困户,详细了解干部政策宣传及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查看了普济寺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区工程进度。强调要落细落实扶贫政策,加快推进搬迁建房,以更为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钱飞)
6月12日,县长陈伦富在广佛镇铁炉村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他强调领导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只有做到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下足绣花功,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一级带着一级干,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求各镇要统筹做好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把脱贫措施在非贫困村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确保全县全面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钱飞)
6月14日,县长陈伦富深入洛河镇三坪村重点了解因病致贫户建档立卡、政策宣传及卫生医疗服务情况。要求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把健康脱贫政策精准宣传到户到人,全面落实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大病补充救助 “五重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要落实好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绿色通道”、“一站式”报销等便民措施,方便群众就医,增强群众对健康扶贫的满意度。(钱飞)
6月12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贤存在老县镇指导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根据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交办的老县镇信访问题,汪贤存要求该镇坚持以人为本,以政策为依据,认真处理群众合理诉求,并及时答复反馈。在太山庙村,汪贤存检查指导了当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并要求县茶业局加强对该村新建的1200亩油茶园的指导服务工作,搞好茶园管护,扎实推进产业脱贫。汪贤存还走访了包帮的贫困户。(高鑫)
6月13日,县委副书记徐启菊到广佛镇督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在镇领导班子及站所负责人参加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从严整改、从实帮扶、加大宣传、切实化解矛盾。通过持续深入的入户走访、政策宣传、产业帮扶、矛盾化解,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黄开华)
县财政局行业扶贫见成效
县财政局作为行业扶贫项目牵头部门,积极落实各项资金保障措施,扎实推进财政扶贫工作,确保全县总体目标如期实现。截至目前,已申请扶持奖补总额255万元,项目涉及5镇7个贫困村,各建设目预计8月底可全面竣工,行业扶贫初见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的行业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帮扶行业脱贫攻坚工作队,指定专人负责行业脱贫项目建设全过程,落实干部负责包抓具体的项目建设,指导行业扶贫建设项目的实施、督促施工进度、监督工程质量及资金兑现等工作。
争取项目资金,完成行业建设任务。面对全县“一事一议”建设需求量大,融资难等问题,该局主要领导多次到省厅市局争取资金,确保了贫困村项目资金按时到位;做好项目储备,建立了项目储备库,根据省市的投资方向,认真与各镇对接,按照“一事一议”投资规模,进行了全面调查归类整理,筛选出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入库,为当年和今后行业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建设有序推进。采取项目立项、资金批复、项目实施、自查自验、竣工验收及上报资料等程序,加强对项目实施管理,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确保项目建设按时完成。(宋武)
洛河镇出台村干部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办法
为广泛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近日,洛河镇制定出台了《村干部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投入脱贫攻坚主动性。
《办法》将村“三委”正职、村文书、村“三委”副职作为考核对象,按照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各占50%比例,采用百分制量化积分形式,对村干部出勤、结对帮扶、精准脱贫等内容设定了考核分值,明确了扣分项目,每季度进行一次量化考核,并根据量化考核得分确定考核等次,发放绩效考核工资。
该《办法》将村干部脱贫攻坚绩效考核设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得分90分及以上的为“优秀”,70-89分(含70分)的为“称职”,60-69分(含60分)的为“基本称职”,60分以下的为“不称职”。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的,分别按照村干部绩效报酬基数的120%、100%、80%发放绩效报酬,对季度考核不称职的,本季度不享受绩效报酬。对连续三个季度被评为不称职,且经诫勉无明显改正、群众反响强烈的村干部,由镇党委劝其自行辞职或启动罢免程序。(吕磊)
正阳镇生态蜂蜜托起致富梦
“要不是养蜂协会扶持我养蜂,到现在我还没脱贫。”近日,笔者前往正阳镇让河村五组村民王立兵家中,正在蜂箱旁忙碌的王立兵神采飞扬地讲起他的“致富经” 。
王立兵是正阳镇让河村养蜂协会成员。此前,由于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一直在种地,日子过得比较苦。去年初,他在让河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加入养蜂协会专心发展蜜蜂养殖,从此“甜蜜事业”开辟了致富新门路。仅仅一年时间,收入翻了一番,顺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王立兵所在的让河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也是正阳镇两个极度贫困村之一。境内地广人稀、植被丰富、野花盛开,蜜源植物种类繁多,百花争艳,蜜源不断,具备得天独厚的养蜂优势,特别是以七叶一枝花为代表的野生中药材遍布,蜂蜜营养价值极高,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考虑到养蜂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的绿色产业,让河村将蜜蜂养殖作为重点扶持的生态产业,支持村民成立养蜂协会。“自从成立养蜂协会,实行规模化养殖后,现在一不愁技术二不愁销路。”让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友华一脸喜悦。
百花竞相开,蜂儿多欢畅,政府开良方,蜂农收蜜忙,在正阳镇人们精心经营这份“甜蜜事业”。近年来,正阳镇将养蜂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为了让这份“甜蜜”给更多村民带去富裕,该镇找出蜜蜂产业发展的“结症”,并针对“结症”开出三剂“良方”。一是推行“合作社(协会)+蜂农”现代养殖新模式,有效解决部分贫困群众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合作社(协会)变“小打小闹”为规模化养殖,蜂蜜在市场中由“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作战”,实现了蜂蜜产销两旺的良好格局。二是以“互联网+蜂蜜”为突破口,借助现有的两家农村淘宝,着力打造蜂蜜线上销售平台,联合快递企业开辟销售“绿色通道”,让天然生态蜂蜜搭上现代电商快车。三是强化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好蜜源孕育好花蜜,为生态蜂蜜提供质量保障,从而为“甜蜜事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刘善玮)
【脱贫攻坚手记】
精 准 扶 贫 随 感
李千力
凤凰寨村来扶贫 翻山越岭路难行
头顶烈日穿树林 你扶我拉河中行
走进山林要盯紧 就怕长虫路上停
集中精力听声音 遇到滑坡快绕行
到了户中传精神 做到扶贫精又准
精准扶贫帮到位 千辛万苦也不累
作者:李千力,平利县新华书店业务部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员。2016年3月平利县新华书店被确定为西河镇凤凰寨村的帮扶责任单位以来,公司选派一名副经理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明确6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帮扶工作。《精准扶贫随感》是作者在走村入户采集信息,宣讲政策,真情帮扶过程中的亲身体验,有感而发。
| 责任编辑:万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