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9期(总第58期)

信息来源: 作者:县脱贫攻坚办 发布时间:2017-05-24 11:41 【 字体:

【编者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将新华通讯社采编的《“最好的干部到一线,不脱贫不收兵”——河北平山县脱贫攻坚见闻》原文予以转发,供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对照学习。

“最好的干部到一线,不脱贫不收兵”

——河北平山县脱贫攻坚见闻

新华社石家庄讯 “把最优秀的党员干部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让老区人民感受到党的好传统在回归。”河北平山县在奋力摘下“贫困帽”的决战决胜阶段,由各级党员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队,承担起攻坚使命,成为脱贫决战主力军,用真心真情和实干苦干,赢得老区群众一片赞扬声。

选派“精兵强将” 主攻最后“关隘”

温塘镇大米峪村是山区村、移民村,到2015年底,全村110户410人中,尚有贫困户36户115人,其中,低保户、缺劳力、缺土地、缺技术的占一多半,可谓最难啃的“硬骨头”。

“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要把能干的党员干部推上前线。”县委书记李旭阳说,县里从县直单位挑选417名精兵强将组建139个工作队,对260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26名县级干部也是人人有任务,分包了21个乡镇。各乡镇均成立扶贫工作站,并在各贫困村设置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检查验收工作小组。

为防止驻村流于形式,平山县对驻村干部实行一人一档案、动态管理、实时考核;从纪检、组织、扶贫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督导组,对驻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出台驻村干部考核方案,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重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

大米峪村党支部书记刘和平说,工作队进驻后,白天挨家挨户调研,晚上和村干部开会研究脱贫攻坚办法。为找到可靠的扶贫产业,工作队请来农业专家帮助规划,利用闲置的荒山荒坡和沟沟岔岔,和村民一起新整理出300亩土地。工作队还组织成立合作社,引进一家企业,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非贫困户”模式,种植富硒谷子。

“富硒谷、富硒蛋,富硒蔬菜一大片;又打工、又分红,精准脱贫加油干。”这是大米峪村流行的一段顺口溜。刚领到合作社分红的贫困户赵英虎算了一笔账:富硒谷子人均分红约800元,富硒鸡蛋人均分红约500元,再加上打工收入、移民补贴等,一年全家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

扑下身子办实事“补短板”

下槐镇秘家沟村由于缺乏水利灌溉设施,500多亩土地只能靠天收;村里的自来水管网用了近30年,跑冒滴漏严重,村民吃用水非常困难。工作队进驻后,把解决饮水灌溉问题当作首要帮扶任务。跑部门,筹资金,帮村里建设引水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完工后将彻底解决秘家沟“靠天吃饭”问题。“工作队干实事,不搞虚的,村民们打心眼里说好。”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秘志立说。

在平山县各贫困村,处处都有工作队忙碌的身影:在西河乡山头村,扶贫工作队帮村里硬化了800米贫困户入户路和1800米入村路;在苏家庄乡上东峪村,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引进企业,找准产业项目并构建起贫困户与村集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上三汲乡南七汲村,驻村工作队正帮助村里实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让100多个贫困户每年有不低于3000元的稳定收入......

平山县长董晓航说,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发展不易与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基层党组织不够坚强有力,是脱贫攻坚中“最短的几块短板”。因此,驻村工作队的考核标准很明确,就是看村里产业发展没有,村容村貌改变了没有,村党组织强起来了没有,贫困户增收脱贫了没有。

县扶贫办主任秘书明介绍,通过各驻村工作队的有效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通村路硬化450余公里,街道硬化140余公里,贫困村全部实现安全饮水,落实了产业脱贫“一村一策”。此外,县里还通过驻村工作队抓党建促脱贫,对41个贫困村的“两委”进行了优化整顿。

算好“政治账” 长本领更赢民心

黄连沟是平山县西部深山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后,面对乡亲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暗下决心,一定要在驻村期间,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让黄连沟的日子不再“苦哈哈”。

驻村工作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村里引进了花卉种植项目,但没想到首批花卉成活率不足70%。但工作队员们并不气馁,经过走访调查发现,除对技术标准掌握不到位外,群众参与度不高、责任心不够也是重要原因。吸取教训后,工作队引导建立起花卉成活率与村民收入挂钩的考核机制,花卉成活率大为提高,预计全部投产后可使全村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

受访老区群众普遍表示,驻村工作队用一件件实事,拉近了干群的心,成为脱贫攻坚的“领路人”和“主心骨”,让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决心和力度。

“特别珍惜在这里的日日夜夜,我们既帮助群众实现脱贫,也在工作中增长了本领。”黄连沟村第一书记左晗伟等不少驻村干部表示,他们在落实好扶贫政策的同时,也深化了对国情的认识,掌握了更多行之有准备的群众工作方法。尤为可贵的是,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对革命老区来说,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也是头号政治任务。”李旭阳表示,作为“两个务必”发源地和“进京赶考”出发地,平山的党员干部必须答好“第一个百年目标考卷”,在脱贫一线经受锻炼,“不打赢,不收兵”。(新华社记者孙杰 杨守勇 闫起磊)

| 责任编辑:万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