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县委常委、副县长吴代强在全县社区工厂发展会上的讲话
在2017年全县社区工厂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常委、副县长 吴代强
(2017年4月14日)
同志们:
4月10日,郑书记主持召开了社区工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2017年社区工厂重点工作。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迅速贯彻落实4月10日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并就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任务、抓好落实。会前,我们参观了广佛镇3个社区工厂,整体感受是规模比较大、人数比较多、管理比较规范,看了之后很有收获,希望大家积极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创新拼搏、真抓实干,2016年社区工厂发展卓有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推进精准扶贫、有业安置、充分就业、协调发展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能人引领,以厂兴社、厂社融合,基地孵化、连锁推进”的思路,大力兴办社区工厂,取得了显著成效,“小工厂”做成了“大产业”。
一是社区工厂覆盖面不断扩大。去年新发展社区工厂23家,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实现群众就业增收3000万元以上。截至目前,共创办社区工厂43家,分布全县11个镇、25个集中安置社区,吸纳群众就近就业3000余人(其中搬迁群众1800人、贫困群众600人),在岗工人月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全县社区工厂厂房面积达到1万余平方米,各类生产加工设备2000余台(套),年产值近3亿元。
二是社区工厂加工项目更加多元。按照“企业在园区、车间到社区”的思路,泽健电子和凯灵汽车零部件制造两家社区工厂龙头企业顺利落户工业园区,嘉鸿手套制品公司在药妇沟产业基地孵化辐射11个镇布点建厂17家。目前,社区工厂加工项目涵盖针织品加工、电子元器件、机电配件加工、传统手加工等多个领域,标志着我县在打造手工业加工基地的道路上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三是社区工厂带动脱贫成效初显。社区工厂因其解决搬迁安置群众就近就业的发展定位,成为我县创新脱贫路径的有效形式。如正阳镇、三阳镇把社区工厂建到2016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村,兴隆镇建成了全县规模最大的手套厂,促进了就业,带动了脱贫。据统计,全县社区工厂累计吸纳在册贫困户172人就业,带动了529人脱贫,实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稳定就业稳定脱贫”的预定目标。
四是社区工厂平利模式初步形成。“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工作机制取得了探索性成果,“社区工厂”模式被国家扶贫办确定为经典扶贫案例,被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去年,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政协、省委组织部、人社厅、西北大学等各级领导来我县调研考察社区工厂21次,并给予充分肯定,《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社区工厂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是社区工厂业主思想解放不够,满足于小富即安,缺少做大做强的规划和行动,工厂管理比较粗放,生产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的水平还较低;二是企业对外依存度高,大多以来料加工为主,缺少自主品牌和自营市场,生产经营受上游企业和外部环境影响大,抗风险能力比较脆弱;三是个别镇对发展社区工厂重视仍然不够,工作主动性不高,推进速度缓慢,社区工厂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是关乎社区工厂长远生存,影响社区工厂健康发展的关键,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开拓思维,加强引导,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科学推进,做大做强平利社区工厂
一要明确目标任务。首先要巩固发展好现有社区工厂,在稳定加工规模、提升生产效益、增强带动贫困户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其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发展规模化。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2-3家市场稳定、带动力强的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增强社区工厂的核心动能。再次是要扩大社区工厂覆盖面。按照社区工厂领导小组会上郑书记安排,今年各镇书记、镇长各自至少要新抓1家社区工厂,原则上今年计划脱贫村包联单位也要发展1家社区工厂带动脱贫,今年的总体任务是新增社区工厂30家以上,带动就业1500人以上,其中在册贫困户至少500人。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扶贫局、人社局、经贸局要抓住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创造好的条件,找好对接点,引来“金凤凰”,各负责1个项目入驻园区,并重点培育成社区工厂龙头企业,并在各镇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设立分厂。扶贫局要积极与香港嘉鸿集团对接,力促建成手套加工西北区域总部。经贸局要进一步加大对泽健电子的帮扶,力争把我县打造成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人社局要把凯灵汽车零部件制造建成全县社区工厂社会服务中心。二是打造标准工程。社区工厂办和市监局要树立标准意识,加强与上级质监部门相衔接,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要求,推进社区工厂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制定出社区工厂发展标准,形成可供推广复制的标准体系,不断提升平利社区工厂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三是加快实体建设。各镇要将社区工厂发展工作与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迅速落实厂房、项目、经费和人员,提供更细致、精准和贴身的服务,稳定好现有社区工厂,发展好新建社区工厂,增强带动脱贫能力。
三要科学推进发展。一是合理规划科学发展。要围绕每个安置区都有社区工厂的总体目标,迅速制定出长远发展规划,并适时组织专家评审。各镇要综合脱贫攻坚、集中安置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因素,制定出本镇发展规划,明确工厂选址、加工项目和投资规模等内容。新建的搬迁社区和集中安置点要配套建设社区工厂标准化厂房,有条件的脱贫村优先兴办社区工厂。二是科技支撑引领发展。各镇在推广发展社区工厂时要找准与其他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引进相关产业链,加快新产品研发力度,培育自主品牌“闯”市场;社区工厂办要尽快筹划,适时与西北大学联合举办社区工厂发展论坛,组建成立社区大学,为社区工厂发展及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争取支持加快发展。人社局、扶贫局要加大与相关方面的对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上级政府与相关部门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支持我县把社区工厂作为就业扶贫试点项目给予支持和推广,民政局要争取上级部门将社区工厂作为社区治理的新载体,给予帮扶和打造。四是包帮联建促推发展。各镇要落实发展社区工厂主体责任,建立“领导干部联厂、镇办站所包厂、得力干部驻厂”的长效帮扶机制,把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思维活跃的干部选派到社区工厂蹲点帮扶。要在认真落实《平利县扶持发展社区工厂暂行办法》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施策、一企一法”的办法,在培训补贴、年终一次性奖励、房屋租赁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各镇、各包抓部门要按照“放管服”要求,力所能及的为社区工厂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社区工厂发展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支持发展社区工厂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改变“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的就业观念,真正把社区工厂当成家门口的“钱袋子”。
四要探索提炼发展经验。用系统性思维谋划和推进社区工厂发展,进一步完善“移民搬迁+社区工厂”、“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等模式,并以社区工厂发展为着力点,倒逼社区功能完善。由县委农工部牵头,组织部、民政、扶贫、人社等部门参与组成调研组,邀请市政研室一起再思考、再调研,破解移民搬迁后移民时代社区管理难题,推出新型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的新做法,争取出新的亮点。
三、强化保障、精准发力,力促社区工厂发展壮大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大雁南飞看头雁”,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发展意识,坚持将发展社区工厂作为“一把手工程”、“民生工程”重点抓。各镇要成立专门机构,明确专职工作人员和经费,让社区工厂发展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保障、出成效。要给予社区工厂办工作经费和人员力量方面的充分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社区工厂办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确保社区工厂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
二要加强协调联动。社区工厂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联动、共同努力。各包抓部门要多思考、多调研,主动融入工作大局,迅速成为社区工厂发展的行家里手,既迅速安排重点工作,又按时督查工作落实。要灵活运用扶持政策,全力推进社区工厂健康发展。财政、人社、扶贫等部门要研究制定社区工厂发展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法,注重将可用于社区工厂发展的项目资金进行归集,明确使用投向和管理要求,确保发挥最大效益。
三要加强督查考核。要利用好单项和综合考核机制,坚持“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评”。对思想不重视、工作措施不力、未按期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的,要予以通报,限期整改跟进;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撸起袖子正当时。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推动社区工厂健康发展,把平利打造成省内外知名的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美丽乡村做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投稿邮箱:plsqgc@163.com 在线投稿QQ:453783859
| 责任编辑: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