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平利县人大高度重视,紧盯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能,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专题调研,精准发力。推进脱贫工作,人大责无旁贷。在这场攻坚战中,县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启动后,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两个调研视察组,分别深入到全县7个贫困村、117户贫困户家中,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住房安置、收入来源、干部帮扶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精准指导全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工作。
真情为民,力解难题。县人大机关包抓的太山庙村不属于2016年当年脱贫村,帮扶政策、帮扶项目、帮扶资金短缺,但是人大机关仍然在重点项目、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方面真情为民解难题,为太山庙村的“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机关办公经费中为太山庙村落实了59万元项目资金,用于修建马家沟大桥;出资为贫困户无偿发放猪仔、鸡苗、中小型粉碎机等,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当年生产生活的发展;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突出产业帮扶重点,积极联系协调茶业部门、油茶专家和油茶产业大户深入太山庙村调研座谈,因地制宜发展油茶1500亩,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动作为,联镇包村。全县15个当年脱贫村,人大县级领导包抓了6个,按照县级领导“三个一”包抓工作责任,每月深入包联村不少于5次,分别对全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涉农龙头企业、贫困户危旧房改造、全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移民搬迁等工作进行了督查指导。特别是省市第三方评估验收期间,县人大领导更是连续吃住在村,督查指导镇村按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所包抓的脱贫村顺利完成评估验收,为全县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干部帮扶,求实求效。人大机关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队,及时选派了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龚道平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全县第一书记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常驻于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真正为贫困村、为贫困户出实招、办实事。人大机关还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抽调干部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积极支持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 责任编辑: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