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围绕“发展社区工厂带动脱贫一批”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契合路径,社区工厂带动脱贫成效显现。
加快实体建设,增强社区工厂带动脱贫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社区工厂41家,覆盖11个镇、25个社区,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现在岗就业1000余人,累计吸纳在册贫困人口就业172户529人,月平均务工收入在1800元左右,最高可达3000余元,实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
注重调研推广,扩大社区工厂带动脱贫影响。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单位相继来我县调研采访,全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全省巾帼脱贫现场会以及其它市县现场考察观摩社区工厂带动脱贫共15次,在各级媒体上稿28篇,《光明日报》《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各级党报党刊都做了报道宣传,并受到省委组织部、市委调研组的充分肯定,社区工厂带动脱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强化精准指导,突出社区工厂带动脱贫成效。修改完善了《关于促进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平利县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三年规划》和《平利县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印发了《2016年度社区工厂建设考核评选办法》。各镇成立了社区工厂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后备干部包抓机制,始终坚持社区工厂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如城关、老县、洛河等镇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发展模式,三阳、兴隆、正阳等镇把社区工厂建到2016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村,社区工厂带动脱贫成效初步显现。
| 责任编辑: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