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依村延伸,一片片果林沿山而植,一垄垄茶园郁郁葱葱,走进这座绿水青山环抱的美丽村庄,让人仿佛置身画卷,这里就是长安镇中原村。
中原村紧邻308省道,由原柴家沟、中原两村合并而成,全村11个村民小组517户1684人,2015年底识别认定贫困人口231户629人,贫困发生率37%。2016年新年伊始,长安镇根据中原村发展现状和贫困实际,按照“全力帮扶与催生动力并重、政策保障与机制创新并举、整村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的工作思路,围绕“脱贫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改善、人居环境大提升,整村贫困全摘帽”的工作目标,当年整村脱贫的号角在中原村嘹亮响起,一场干群齐心的攻坚战役在中原村有序拉开。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攻坚合力
一个作战室、一副作战图、一支作战队、一个脱贫方案、一套到村到户规划,长安镇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有效集合全镇干部力量,成立了中原村“五个一”攻坚作战体系,构建由镇主要领导牵头,帮扶部门领导和第一书记任驻村工作队长,村干部、联户干部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五位一体”工作落实机制。镇纪委全程介入,对贫困户信息识别精准、干部入户帮扶成效、档案表册规范完整、到户措施落实等开展专项督查,整合部门帮扶、领导驻村、干部包户、群众主体四支力量,有效形成上下齐心、左右联动、内外合力的立体扶贫框架,同时出台脱贫攻坚工作报告、督察、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对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退出“双七条”标准开展自评自验,确保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到位,苦帮实干到位,达到领导真抓、部门真扶、干部真帮、群众真干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
围绕精准发力,提高攻坚成效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户脱贫目标,紧扣“六个精准”工作要求,通过入户摸底调查,严格按照“户评村评镇评”三评议和三公示工作程序,精准识别对象。通过看房、看粮、看劳动能力强不强、看家中有无读书郎、看有无病残卧在床的入户核查“五必看”工作要求,精准到户信息。围绕“七个一批”脱贫举措,按照“产业增收和搬迁安居为主,政策保障和兜底扶持为辅”的利长远施策原则,制定“因户施策、综合配套”的到户措施,精准脱贫规划。同时,实行干部“一对一,全覆盖”帮扶贫困户机制,落实干部帮扶“不脱贫不收兵,慢脱贫追责任”的措施要求,精准帮扶责任。
全村识别认定贫困户共231户629人,其中因缺发展资金致贫87户290人、因缺劳动力致贫57户80人、因缺技术致贫1户3人、因交通条件落后致贫5户17人、因学致贫8户31人、因残致贫16户47人、因病致贫57户161人。实施产业扶贫165户521人,易地搬迁142户381人,引导劳务输出102户163人,生态补偿3户11人,健康扶贫63户94人,教育扶贫18人,兜底扶贫73户103人。
探索创新机制,引领增收脱贫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长安镇积极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功能,探索实施了资金投入、金融扶贫、“党支部+”等系列精准扶贫新模式,为中原整村脱贫注入活力,使精准扶贫效应得到扩大,有力地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一是成立了中原村扶贫互助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种养购销等互助合作,使村内分散发展产业的农户抱团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了致富产业链条、促进了整村农民增收。二是探索推行产业扶贫资金配股分红,将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到镇内效益好的6家企业,将扶贫项目资金转化为股本金,虚拟量化到村内当年脱贫的594人手中,使这部分贫困户享受分红收益,实现了贫困户增收、企业壮大的双赢目标。三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实施“支部+x+贫困户”扶贫机制,在中原村成立了以山林经济、茶产业为主的3家合作社,通过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指导、统一销售管理,带动贫困户加入到产业发展队伍,切实提高了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能力。四是在对贫困户“输血”与“造血”并重的过程中,始终把激活贫困户“造血”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紧密结合中原村实际,瞄准“园区+”、“企业+”、“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园区企业流转农户土地,与农户签订种养回购、用工协议,整合撂荒土地与邻村共建“三星寨万亩山林经济示范园”等措施,建成核桃产业园1.2万亩,启动建设绞股蓝科技产业园,培育命名市级农业园区1个,县级农业园区2个,使全村农场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得到发展壮大,使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脱贫。五是全力支持发展当家产业,对有能力和基础的贫困户,引导自主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种植养殖产业。全村共发展生猪、白山羊、土鸡、肉牛等养殖132户,麻鸭养殖2户,新建绿茶、绞股蓝园220亩,魔芋、中药材种植65户,农家乐2家。六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教授村民烹饪、维修、电商、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使村内富余劳动力都有一技之长,增强脱贫增收能力。
补齐设施“短板”,赢得群众点“赞”
在中原村整村脱贫战役中,针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统筹协调建设资金,扩宽改建村道6.4公里、架设拓宽桥梁4座、新修生产道路18.5公里、埋设饮水增容管网7公里、新建灌溉水窖7个、污水处理设施3处、用电设施扩容3处,网络宽带及广播电视完全实现通村入户。大力实施安居住房建设,建成两处特困户“交钥匙”房屋工程,安置贫困户45户,提供金融贴息政策和贷款服务,实现进城入镇购房安置33户,村内统规自建16户,按照美丽乡村环境整治要求和“五改三建”标准实施旧房改造55户,全村群众生活住房砖混结构达到90%以上,地质灾害及洪灾户全部实现搬迁,整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历史性改善。同时,始终将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拉网式排查摸底、科学规划布局,政策宣传到人、制定方案到户,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房屋内外改造、景观节点建设及宅基地腾退工作,大力实施路面硬化、庭院绿化、污水净化、道路亮化等“四化”整治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加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高标准新建2000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广场,规范化建成便民服务厅、村文化室、村卫生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村民整体素养,确保整村面貌常建常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让村民自主自发地共建共享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中原村整村脱贫攻坚战中,联镇领导县委书记郑小东带领相关部门多次深入中原村,实地规划、决策、督办项目建设和到户脱贫举措。联系该村的副县长吴代强每周到村办公,具体指挥协调和督办落实。副县长陈永乐及县脱贫攻坚办同志多次到村指导和督查,确保工作成效达标。镇主要领导和帮扶部门负责同志,坚持吃住在村、办公到户,同驻村帮扶干部一道,把贫困群众当亲人,用脚步丈量脱贫路,用双手托举致富梦,大力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攻坚作风,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迎验阶段,长安镇将继续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的战斗精神,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以只争朝夕奔小康的决心,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胜利。
| 责任编辑:吴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