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县委书记郑小东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冲刺会
○城关镇:创新“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兴隆镇:发展茶饮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三阳镇:四大举措推进扶贫搬迁工作
○广佛镇:奋力冲刺脱贫攻坚年度目标
○县教体局:精准施策 助力脱贫
县委书记郑小东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冲刺会
10月19日,县委书记郑小东召集2016年计划脱贫村包抓县级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全力冲刺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首战告捷、首战必胜。
会上,郑小东通报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照省市退出标准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郑小东就做好11月份省市考核评估前脱贫攻坚工作提出要求:一要清醒认识当前脱贫形势,从全县大局出发,迅速反应,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用实际行动带动干部背水一战,层层传导压力,着力形成领导、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会战氛围。二要客观正视当前工作进展,15个脱贫村要对照脱贫退出“双七条”标准,加大工作力度,持续用力确保完成任务。三要奋力冲刺全年任务,重点抓好安全住房、收入核算、基础建设、档案资料等工作,倒排工期定时限,落实人员定责任,聚力推动各项攻坚任务完成。四要带头落实各项攻坚任务,县级包抓领导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镇党委政府要把工作力量集中到脱贫攻坚,帮扶部门和干部要扎实履行帮扶职责,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和强有力的执行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带头落实,主动领战。
包抓15个脱贫村的县级领导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陈金涛)
城关镇:创新“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城关镇始终把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做到脱贫攻坚“主战场”落在哪里,党建工作“正能量”就释放到哪里,积极发挥好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夯实基层、筑牢基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探索“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模式,通过搬迁扶贫、就业创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村企合作等措施助推脱贫攻坚。
2010年,为大力推进城乡统筹,解决“718”灾民安置问题,城关镇药妇沟新型农村社区应运而生。为解决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城关镇党委带领药妇沟社区党支部一班人围绕县委、县政府“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从中探索出“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时就预留“社区工厂”用地指标,把门面房作为社区工厂厂房,群众经过专业培训就地转为工厂工人,把适合当地发展的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来。这一模式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要求要坚定信心,倾力推动这一成功模式的发展,造福平利人民。
该镇把推进移民搬迁与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采取有力措施,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解决移民就业问题。药妇沟党支部按照“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规划到户、帮扶到人”的要求,依托搭建就业平台、创建电商孵化基地、提供就业信息三种途径,精心制定和落实就业规划,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解决就业200余人,组织劳务输出360人。
目前,全镇已创办社区工厂5家,辐射全镇3个集中安置社区,吸纳群众就业300人以上,在岗工人月平均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快致富”的目标。(赵巍)
兴隆镇:发展茶饮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兴隆镇以茶饮基地镇建设为目标,强化宣传引导,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壮大茶饮产业,增强农村集体财力,扩展群众增收渠道,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
该镇高度重视茶饮产业发展,成立茶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紧扣全县“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发展战略机遇,将茶饮产业定位于全镇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确保全镇茶饮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了镇域板块化发展。同时,坚持规划引领,立足镇内现有优势茶业资源,开展茶饮产业标准化建设,努力将茶园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并采取定期上门、电话服务等方式,扎实做好茶饮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工作,及时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确保产业科学化发展、群众持续性增收。
截至目前,已先后引进外地茶饮企业3家,发展本地专业合作社1家,全镇累计完成老劣荒芜茶园改造2400亩,籽种点播800亩,茶苗种植300亩;发展茶叶加工厂3家,其中蒙溪街茶叶加工厂720㎡,目前机械已到位,秤沟茶叶加工厂已完成规划设计;新修茶园路6公里,硬化、绿化、亮化措施正在有序推进,受益群众32户,其中19户贫困户持续增收得到了保障。(胡后兵)
三阳镇:四大举措推进扶贫搬迁工作
为确保两个贫困村“人人有所居、户户稳安置”,三阳镇采取四大举措强化脱贫搬迁工作。
一是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搬迁任务。该镇2个年度脱贫村由党委副书记和1名副镇长负责包抓,并分别派驻了一支工作能力强、政治作风硬的干部队伍作为联村工作队,将住房安置工作当成重中之重来抓。同时,对今年已落实的303户搬迁对象4个安置点的项目建设工程,实行一个工地一支干部队伍督战,专门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面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确保政策惠民。该镇通过发放明白卡、组织各村召开村民会议、政府微信公众号发布以及协调辖区内各单位协助宣传等方式,将贫困户及非贫困户的搬迁补助标准、搬迁安置点概况、安置住房大小等搬迁政策宣传到位,增强搬迁对象的信心和积极性。对于自主搬迁的群众,采用政府统一规划、各户自建的方式进行分散安置,并明确补助标准、限定完工时间,要求全力加快建设进度。
三是加快发展产业,做好搬迁对接。该镇根据各安置点周边的自然资源条件、农工产业基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通过兴办社区工厂、农副产品加工厂、农村淘宝服务站等解决搬迁后群众的生存和就业问题。通过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多种方式强化安置后续工作,让贫困户搬得出、住得稳、可发展、能致富。
四是抢抓年度任务,保证全部安置。按照年初拟定的两个脱贫村整体脱贫计划,该镇逐户详细摸底核查,依据标准、找出漏洞、补齐短板,镇村领导干部精心组织,加快实施利用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宅基地重建、统一规划等多种方式,确保在年底前两个村的所有贫困户住房问题都得到全面落实。(吴明林)
广佛镇:奋力冲刺脱贫攻坚年度目标
10月18日,广佛镇召开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冲刺会,着力对标补差、督促进度、推动落实,奋力冲刺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
会上,下发了《广佛镇2016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分解一览表》,从述职述效测评、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扶贫资金、日常督查、宣传报道六个方面逐一细化了工作内容及验收标准,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限定了完成时限。
围绕年度目标,镇党委书记强调一是深层查找问题,对照目标找差距。要按照贫困村、贫困户“双七条”脱贫标准,查缺补漏,对存在问题加大力度逐一整改,对进度较慢的方面倾尽全力,迎头赶上,确保在有效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二是夯实工作责任,严格奖惩考核。全体镇村干部要铆足干劲,盯紧盯实帮扶工作,对工作作风不实、帮扶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要严格按照《平利县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倒查追责,且帮扶任务完成进度将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扎紧红线意识的“金箍咒”。三是对照任务清单,冲刺年度目标。各村、各单位要对照下发的任务分解表,严格按照完成时限,加大推动落实力度,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取得胜利。(黄莉)
县教体局:精准施策 助力脱贫
县教体局结合教育工作行业特点,用足政策,倾力帮扶, 扎实推进驻村扶贫和行业脱贫工作。
扎实开展联村帮扶相关工作。紧扣本单位包联村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教育脱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包联八仙镇花园岭村及增援大贵镇半边街村的扶贫工作,成立驻村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和专职工作人员长期驻村开展工作,同时,细化分解任务实行干部联村包户,一对一落实帮扶责任。定期对照脱贫“双七条”标准,与镇村干部一道指导脱贫村、脱贫户落实脱贫项目,做到紧扣重点、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统筹推进。教体局积极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村办实事,解难事,加大包联村及增援村的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移民搬迁、社区工厂建设等工作力度,使困难群众早日步入脱贫致富道路。
精准落实贫困学生资助资金。2016年上半年累计落实各类教育资助金598余万元。其中,发放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50万元,对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发放“泛海计划”资助金159人79.5万元,2016年脱贫的15个行政村,落实教育资助金67.775万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及高中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校生实现了全覆盖,做到应帮尽帮,应补尽补,全面兜住民生底线,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全力推进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累计投入薄改资金2178万元用于改善边远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其中,投入313万元新建正阳镇张家坝小学一所,项目已开工建设,有望在2017年秋季投入使用,届时将彻底解决250户,286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大幅度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对其他贫困村学校续建、扩建、修缮等项目同步启动, 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困难家庭教育支出,方便困难家庭子女就近接受教育。(吴兵)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