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当农民 带富乡里人

信息来源: 作者:陈力 发布时间:2016-10-12 10:02 【 字体:


雨后的秋天已显寒意,但平利县三阳镇小富沟村的500亩绞股蓝产业园却长势旺盛、一片生机。

创业者:学成归国 情倾农业

令许多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片产业园的业主罗洲居然是一个“80”后海归。他大连大学毕业后远赴加拿大留学,2013年学成归国,还带回一个美国媳妇儿。归国创业初期,他在家乡汉滨区创办了一个教育培训机构。2015年,教育机构的创办遇到了“瓶颈”,他决定调整自己的投资和发展方向。留学的经历和广泛的见闻使他意识到,随着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加之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现代有机无公害农业有广阔前景和空间,他投资现代农业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凑巧的是,高中同学聚会他谈论自己的想法时,一个在平利县工作的同学告诉他,平利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好、基础好、政策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沃土,尤其是绞股蓝具有改善三高、辅助睡眠、双向调节、延缓衰老等独特养生功效,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爆款养生佳品。一番话让罗洲眼前豁然一亮,种绞股蓝,这个对路!说干就干,他立即到平利调研考察选址,并虚心向徐家振等绞股蓝研究专家请教,最后选择在三阳镇小富沟村落地建绞股蓝产业园,并成立了华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拓荒者:筚路蓝缕 百般艰辛

凡事开头难,头绪万千繁。租地、招工、锄草、翻土、播种、建厂…… 有的农民认为这个喝过“洋墨水”的年轻娃来当农民,有些不靠谱、瞎闹腾,肯定吃不了苦、长久不了,不愿把土地流转给他,他不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替他们算经济对比账,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他们。流转来的很多是荒地,草比人高,锄草的人都直摇头想打“退堂鼓”,但他带头钻进草丛里开荒,硬是咬牙挺过来,将一片片荒地变绿园。投入接连增加,资金压力不小,但他坚持种植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制作时不含糖、无添加,因为他始终恪守“做人讲诚信,做事讲良心”的发展之道。忙碌的时候,天天泡在地里、睡在厂里,几乎没回过家,他由一个光鲜亮丽的海归俨然变成了一个“泥腿子”,他的美国媳妇儿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调侃他是个“村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恁劲儿,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让产业园成了气候,很多人由开始的“不相信”和“看笑话”变成了翘起大拇指。略显腼腆的罗洲,谈及产业发展时却信心满满:“我们的绞股蓝品种优良、工艺独特,有消费者称我们的产品为‘青山绿水汤’,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广阔市场。”

带富者:助力脱贫 回馈乡里

马云说过,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的是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创业伊始,罗洲就意识到,如果投资创业,仅仅是为了对财富的追逐,那就会被迷障双眼,成为财富的奴役和工具。他说:“这里的群众给了我施展理想的天地,我理应感恩思源,担当社会责任,对他们有所回馈、有所贡献,这样也才能获得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在招用务工人员时,他尽力吸纳周边贫困群众。一年里,共有70多个农民在产业园务工,其中54个是脱贫对象,仅劳务工资支出就高达150万元。小富沟村三组的齐永勇夫妻两人,在厂里负责制茶的年收入有四万八,忙完制茶季又在产业园里锄草,又能收入八千元,家里的两位老人平日里采摘,能有一万元左右的年收入,相加起来,一家人一年能有六万六左右的收入。夫妻两人都说,这样的收入以前简直不敢想,种庄稼、打零工,忙死忙活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的日子有了奔头、多了甜头,多亏有了罗洲这个年轻人。为了更好地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分享机制,他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快速脱贫和增收致富。罗洲表示,随着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以后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参加扶贫帮困、助学助残、关爱孤寡、救灾济病等公益事业。


| 责任编辑: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