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贫困村 党员连到贫困户——平利农商银行助力精准扶贫纪实

信息来源: 作者:刘勇 沈奕君 发布时间:2016-08-16 08:28 【 字体:

晚上学习,白天经营;既抓业务,又促党建;节假日下村,收假前返城;翻开随身日记,全是扶贫足迹。这是平利农商银行推进金融扶贫的新常态。

平利农商银行紧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支部建在贫困村,党员连到贫困户,用“5321”小额贴息贷款政策,推动财政扶贫政策与金融信贷资金良性互动,以双基联动普惠金融网格化,通过“两权”抵押有效激活农户“沉睡的资产”,发挥了金融扶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平利脱贫攻坚战筑牢金融基础。

5321”小贴息贷动大脱贫

“争取项目资金20万新建40盏路灯、投资10万元购买两辆垃圾清运车、投资3万元添置办公设施、争取30万元建便民桥、为30户贫困群众购买500只乌鸡、联系莲花实业为群众搭建养猪项目、金融帮扶手套厂引进到扶贫村……”一说起包建的正阳河村,平利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平就像一个家长,既有近期打算,又有远期规划。

七一前夕,陈平作为单位扶贫队长深入到正阳河村讲党课,他说,如果连一户都扶不起来怎么帮全村;如果连一村都帮不好谈全县就是空话,尤其是金融部门,拿钱就是让群众变钱、变富,力所能及的通过金融引进产业,让群众能挣钱、有钱赚,这样脱贫就有望了。金融部门不同于别的单位,一方面要考虑业务,另一方面要包村脱贫。如何两者兼顾,陈平介绍,除了领导包片,部门包点,还对机关支部采取周末时间和休息时间下村帮扶,同时高度整合全县18个基层网点,选派优秀党员,配齐精兵强将,采取“1+1”(机关党员+属地党员)模式,把支部建在贫困村,党员连到贫困户,抓起扶贫才有声有色。

户有目标,村有方向,县有计划。作为金融扶贫的主力军之一,平利农商银行在帮扶村组的同时,主动为贫困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各网点开立精准扶贫信贷专柜及精准扶贫绿色通道,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为贫困户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标准。截至20167月底,平利农商银行累计发放“5321”小额贴息贷款15567661万元,其中用于建房、买房、房屋装修等用途的共8944448万元,占比为58.1%;用于发展种植、养殖、特色农业产业的共5282572万元,占比为33.5%;用于商店经营、开农家乐、经营性周转等用途的共134641万元,占比为8.4%

5321”工程将农村金融服务和精准脱贫工作有效结合,帮助贫困户实现增产创收、脱贫致富的目标,真正实现了小贴息贷动大脱贫。

双基联动打造升级版“便民站”

今年615日,这个普通日子对于家住老县镇锦屏社区的老李来说,显得弥足珍贵,谈及缘由,原来与平利农商银行成立的“双基联动工作站”有关。老李说,自从社区建起了“双基联动工作站”,取钱方便不说,关键是再也不用看脸色了。

老李眼中的“脸色”,在平利县多处地方都有反映。怎么解决老李的“烦恼”,几年前平利农商银行就通过在乡村小卖部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站等方式,逐步解决乡镇乃至乡村的金融服务网点空白问题。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同时商户借助服务搭售商品、收取额外服务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使金融便民服务站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群众对此颇为不满。

为了实现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目标,去年9月底,平利农商银行去湖北武汉,考察学习“双基双赢”普惠金融网格化管理经验。回来后,选择有条件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试点,放权到村,成立“双基联动工作站”,把银行基层网点与村级组织相结合将村级组织掌握的信息、行政资源优势与银行基层网点的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优势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双方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对原有“金融便民服务站”进行改造升级,取得显著效果。84日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双基联动”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平利农商银行召开,省联社副理事长陈又林在会上指出开展“双基联动”工作是农村金融机构巩固农村阵地的重要举措,是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农村普金融发展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平利农商银行通过双基联动使基层党组织服务农民有了新抓手,银行开展基层金融服务有了新平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有了新突破,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普惠金融、方便农民群众和精准扶贫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有效破解了银行金融服务缺信息的“瓶颈”和群众办理业务半径长、成本高的难题,构建起了“银行+社区服务中心+农户”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而且通过“物理网点+固定平台+流动服务”等多种载体,实现了边远山区金融服务全覆盖的新突破,拓宽了为民、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转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 群众从“人难见、脸难看”到“只跑一次路,只进一扇门”就能把自己的事情全部办好,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激发了群众创业发展的热情,使群众看到了希望,干部收获了民心。

“两权”抵押激活“沉睡”资源

精准扶贫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把“金融”与“精准”有机结合?平利农商银行早就在尝试。

“房屋+土地抵押”这已经不是新鲜事。2009年初,平利农商银行率先在长安镇开展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效农业产业园、农民住房财产权纳入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突破。当年平利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

时隔7年,平利县再次被正式列为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在“两权”抵押贷款上,平利农商银行用事实证明了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魄力和决心。可是,前不久,平利农商银行又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用陈平的话说,也许是安康首例,那就是第一次在“两权”基础上加上“知识产权”发放“三权”抵押贷款,让企业渡过难关。陈平得知平利神草园有限公司在建设中国绞股蓝产业园时,遇到资金瓶颈,申请贷款,陈平便选派人员对其公司“两权”进行评估,在听取汇报时,再次获悉公司总经理殷刚具有多项绞股蓝知识产权时,便安排人员再次评估,最终为其发放1000万贷款。

平利农商银行坚持以金融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探索“两权”抵押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推进精准扶贫,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着力解决茶饮企业、小厂面临投入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81日,安康市政府在平利县召开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暨“两权”抵押试点推进会,85日,平利县人民政府又组织召开了省联社支持平利脱贫攻坚暨“两权”抵押贷款改革座谈会,并与省联社签订了《省联社支持平利脱贫攻坚、推进“两权”抵押及县域经济发展备忘录》,使省联社和安康市人民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地生根。

通过“两权”抵押有效激活了农户“沉睡的资产”,金融创新试点工作的推广应用,使平利县的产业大户和持有闲置土地的农户在试点工作中受益,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劳动就业,提高了就业率,同时也使当地农民每年增收创收约1000余万元,累计实现产值2.5亿元。截止20167月末,平利农商银行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2848户,累放金额6.21亿元,现存量“两权”抵押贷款余额1.9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其中累计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产业园抵押贷款267353万元,现存量贷款94125万元;累计发放农村房产抵押贷款28225.48亿元,现存量贷款2841.5亿元。

| 责任编辑:刘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