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五位一体抓攻坚 真情帮扶助脱贫
----县经贸局包抓段家河村脱贫攻坚侧记
○老县镇畜牧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八仙镇力促社区工厂健康快速发展
○工作动态
广佛镇:鼓励茶饮产业发展助力产业脱贫
人社局:扎实做好劳务输出脱贫工作
五位一体抓攻坚 真情帮扶助脱贫----县经贸局包抓段家河村脱贫攻坚侧记
段家河村是县经贸局负责包抓的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户272人,贫困发生率33.7%,其中一般贫困户70户227人、农村低保户17户35人、五保户10户10人,计划2016年脱贫摘帽。年初以来,县经贸局立足村情实际,协调各方力量,按照“六个精准、七个一批”要求,围绕“产业与搬迁为主、兜底与扶助为辅”思路,高度重视强保障,不等不靠抓推进,助推段家河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五位一体,干群齐心抓脱贫。县经贸局积极发挥自身行业优势和牵头抓总作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协调集聚各方力量,形成部门真包、干部真帮、企业真扶、村组真抓和农户真干的五位一体、齐抓合推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包抓脱贫攻坚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深入到村和精准到户。在部门真包上,从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选派1名第一书记和1名联村干部专职专责包抓脱贫攻坚,落实20.5万元的物资支持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工作有人抓、群众见实惠、镇村反响好的实效;在干部真帮上,始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全局25名干部与全村70户一般贫困户结对帮扶,围绕入户算账、选址建房、产业发展、扶心扶志等方面,开展一周电话联系一次、一月上门回访一次、一季检查汇报一次的“三个一”活动,实现“一人一户一抓到底、一户一策一年脱贫”的目标;在企业真扶上,动员引导金龙水泥、中原牧业、福鑫红茶、有山食品、盛丰源、聚硒优等6家龙头企业与该村贫困户建立长期结对帮扶机制,拓宽了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和脱贫增收渠道;在村组真抓上,主要是帮助村组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把主要心思和工作集中到脱贫攻坚上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和找路子、促发展的事;在农户真干上,注重在协调各方真帮真扶的同时,采取开群众会、写标语、办板报和讲党课等方式,强化贫困群众的政策法规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促使贫困群众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主动掌握一技之长,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注重长短结合,发展产业助脱贫。山大人稀、资源匮乏、土地贫瘠,老弱病残居多,发展空间受限,是目前段家河村自然条件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现状。因此,只有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才是实现该村稳定脱贫、群众长效增收的核心和关键。县经贸局立足村情实际,坚持长短结合,突出外引内联,引导县内农工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推行“产业+贫困户”“企业+贫困户”“电商+贫困户”等脱贫模式,从种植养殖到产加销,真正把贫困户的发展纳入到产业链条中,破解长期就业增收难题。首先是立足当年,找准增收路径,算好收入帐,确保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3150元以上。一是动员支持本村发展养羊大户4户、养鸡大户2户,协调达成中原牧业公司免费投放猪仔73头、有饲养条件的贫困户每户饲养1-2头、盛丰源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回收的三方协议,仅养殖方面,就可带动39户近117人的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元以上;二是组织福鑫红茶公司与贫困户签定了138亩低劣茶园合作开发协议,由公司在支付流转费用的同时,每年每亩为贫困户支付500元的茶园管理务工费,该项可带动68户206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937元;三是组织输出贫困人口剩余劳动力外出创业64人,并协调县内企业与该村贫困户签定用工协议,目前东兴酒店、通达刷业等已达成用工协议5人,年可实现人均纯收入8000元左右。同时又着眼长远,充分挖掘当地野生猕猴桃生产和山地资源优势,采取有山食品公司为龙头、村委会成立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合作开发优质猕猴桃基地种植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完成500亩优质园建设,力争2019年全村达到2000亩的种植规模,有效解决当地群众长期增收问题。
——突出易地搬迁,优先落实保脱贫。坚持建档立卡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地灾户、洪灾户“三优先”原则,落实经贸局抓协调、镇村组抓实施、贫困户为主体的三方责任,把搬迁和脱贫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田湾和金盆架就地就近规划安置点或“交钥匙”工程2处,扶持搬迁18户、兜底搬迁27户,实施房屋旧改16户,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同时,积极协调交通、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启动旅游观光村道改造7.8公里,修建垃圾台4处、垃圾中转站1处,实施路灯点亮30盏,让贫困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余林海)
【编者后记】县经贸局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认真落实部门真包、干部真帮、企业真扶、村组真抓和农户真干的五位一体工作法,真正体现的是真情帮扶,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在包抓过程中,不仅落实了责任,明晰了思路,而且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相信一定能够如期脱贫。西河镇段家河村也是今年全县计划脱贫摘帽的15个贫困村之一,县经贸局的经验做法相信能为其他包抓部门和贫困村提供学习和借鉴。
老县镇畜牧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随着“福纳沃”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平利莲花生态野猪有限公司2万头良繁场、万丰生态泥鳅养殖基地等龙头企业落户老县,带动老县镇畜牧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势头强劲。
龙头引领步伐加快。老县镇坚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产业发展,采取外引和内联并举,服务和扶持并重等措施,加大产业大户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打造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能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的龙头企业。全镇有畜牧专业合作社3家,种养专业合作社1家,注册资金合计达到3000万元,带动农户300余户,畜牧产业成为老县镇的第二大产业。
特色养殖势头强劲。老县镇把发展特色养殖作为拓宽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来抓,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强力推进特色养殖。目前已建成乌皮土鸡孵化中心1个、乌皮土鸡养殖基地村5个,1000只以上乌皮土鸡养殖大户10户,新建50只以上养羊大户60户,百头养牛大户3户,发展肉鸽、泥鳅特色养殖大户4户。
养殖方式全面转型。近几年来,老县镇在落实市县相关畜牧养殖扶持政策时,坚持把养殖大户、合作社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鼓励和引导养殖散户向大户靠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走出庭院式饲养模式,实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目标,实现由传统庭院式饲养向集约化发展的转变。
疫病防控扎实有效。老县镇大力加强畜牧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动物病疫标准化防疫室,为村级防疫人员配套了冷藏包等防疫设备,调整充实了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配套了办公设备,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畜牧防疫网络,为全镇的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疫病防控保障。(张密)
八仙镇力促社区工厂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八仙镇以解决社区群众就业问题,提高群众经济收入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细化工作任务,着力加快社区工厂建设,推动了镇域经济发展。
高度重视,着力稳步推进。镇党委、政府坚持把社区工厂发展工作作为全镇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3次召开镇村干部会议安排部署社区工厂发展和企业招工工作,分管领导每月深入社区工厂和筹建现场进行调研和指导,现场解剖麻雀,推动工作落实。
强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不断加大社区工厂发展的扶持和服务力度,真心实意进行帮扶,千方百计协调解决贷款、厂房、工人等困难,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产增效。全力做好企业运营环境保障,及时排查化解企业与周边群众的矛盾纠纷,确保顺利运营。
加大宣传,争取企业落户。通过成立商会,举办在外创业人士和务工能人座谈会等方式,加强和潜在业主的沟通和联系,宣传社区工厂发展相关优惠政策,推介八仙资源优势和项目情况,支持和鼓励他们返乡创办社区工厂。对引进的社区工厂,全力做好项目援建,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确保企业早日开业运营。
截至目前,该镇已累计发展手套加工厂、木器加工厂、核桃加工厂4家,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新引进嘉鸿手套加工厂1家,正在做租赁厂房、招聘工人等前期准备工作,将尽快开业投入运营。(张根)
★工作动态★
广佛镇:鼓励茶饮产业发展助力产业脱贫 为推动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发展,尽快实现全镇产业脱贫计划,广佛镇制定了《2016年茶饮产业建设奖扶办法》,设立茶饮产业发展专项奖扶资金50万元,用于帮扶微小茶饮产业发展和奖励在茶饮产业中做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奖扶办法规定:当年通过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或新进入市上统计规模企业,奖补5万元;新建厂房120-150㎡,购置4件套茶叶加工设备且安装投入使用,奖补3万元;新建厂房80-120㎡,购置3件套茶饮加工设备且安装投入使用,奖补2万元;提等改造茶叶加工厂房并新购置2件套茶叶加工设备且投入使用,奖补1万元。还对茶饮发展表现突出的村制定了相应的奖补标准,规定了新建茶园、老劣茶园改造的建设标准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特别是对贫困户发展茶饮产业可适当放宽政策。(吴丰彦)
人社局:扎实做好劳务输出脱贫工作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搞好劳务输出脱贫工作,实现“就业促增收、增收促脱贫”的目标。2016年7月7日--21日平利县人社局组织招聘企业代表携人力资源公司赴各镇开展社区工厂及劳务输出专场招聘会。前来咨询的贫困劳动力达到16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共2000余册,达成就业意向1200余人次,成功对接就业580余人。本次专场招聘活动按照“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的要求,方便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做好人岗对接,帮助解决就业难题,实现就业增收,精准脱贫。(覃博 朱虹霖)
| 责任编辑:吴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