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利县进一步强化村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能力促脱贫攻坚。举办了村(社区)支部书记和村(社区)主任两个培训班,全县137个村和6个社区的支部书记、主任以及各镇带队领导近300人参加培训。培训以“扛主责、促脱贫”为主题,邀请县纪委监察局、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民政局、扶贫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围绕进一步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等内容进行授课,使学员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职责,进一步激发了服务农村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事热情。培训班还邀请了张明俊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为学员做了报告,使与会人员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触及心灵的震撼。
小微权力清单,严管权力促脱贫攻坚。为了从源头上防范了村干部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在充分试点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把全部村务工作分为集体管理事项、便民服务事项和人事任用事项3个大类25个具体事项,并对每个权力事项绘制了流程图,明确每项村级权力具体实施的责任主体、权力运行的操作流程、运行过程的公开公示、违反规定的追责办法等,确保村务权力规范运行。通过公开栏、LED显示屏、手机短信、QQ群、微信平台等途径,公开村级事务情况,让群众即时查看,真正落实群众在村务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构建村民监督、村监委会监督、上级部门监督有机统一的三级监督网络体系,确保监督到位、公开公正。对村干部独断专行、以权谋私等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
加强监督审计,优化作风促脱贫攻坚。制定出台《平利县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明确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行使村民委员会财务审批权的人员、参与村经济活动决策的村组织成员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履职期间的财政预算资金收支情况、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12种事项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由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届中、届满和离任必审的原则,统筹合理安排。审计结果向审计对象所在村村民进行公布,并作为村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借鉴“统派直管”成功经验,将全县137个村和6个社区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全部由所属镇纪委直接分管,实现镇纪委对村集体“三资”的直接监管,防止村干部在经济上的“微腐败”。
干部轮流值班,规范管理促脱贫攻坚。为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方便群众办事,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村“两委”正副职、村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每周星期二、星期五固定两天时间在村党员活动室集中办公,其他时间轮流在村党员活动室值班。值班人员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民聚集地公开,方便党员群众联系办事和接受社会监督。明确了值班人员的八项主要职责以及各类事件的办事流程,确保受理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不定期对村干部值班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确保制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