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平利龙年春——来自荣获陕西区域最具经济活力区县平利报道

信息来源: 作者:刘勇 熊荣军 沈奕军 发布时间:2012-02-09 10:12 【 字体:

龙年之春,走进荣获2011年度陕西区域最具经济活力区县奖的平利,处处涌动发展春潮,处处充满欢歌笑语,处处露出幸福的笑脸。

新型工业 强化经济支撑

这是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2011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2.552亿元,增长3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777亿元,增长37%,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0.2%,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0%,拉动GDP增长12.1个百分点。

平利县按照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科技提升、循环发展的思路,牢固树立开放发展、全民招商的理念,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在工业发展中以发展低损耗、无污染、节能高效的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和破坏,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利用一切条件为企业创造条件,通过加快工业集中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园区管理办法,健全入园企业评价体系,把陈家坝绿色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县域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核心集群,把老县工业集中区打造成为重晶石循环产业园区,全面加强投产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做好煤、电、油、运及原材料的保障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确保企业达产达效。依托优势矿产资源和工业基础,立足市场需求,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狠抓招商引资、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重晶石、石煤、铅锌、硅石、板石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以招商引资为契机,重点锁定有经济实力、有市场前景的大企业大项目,引导大企业抱团入驻,实现“招来一客商,引来一大群”的磁场效应,先后引进武汉凯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延长集团等大型企业入驻,延伸一条产业链,聚成一个产业群。目前,该县已形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机电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集群”。

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数据最具有说服力,2011年平利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153亿元,增长6.2%,农民纯收入达到5362元,增长25.5%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平利县通过采取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茶、畜、桑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突出业主经营、规模发展和提质增效,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整村连片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业主经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实施水、电、路、园、沼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长安、龙头、翠茗园、龙古、秋河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八仙核桃产业园,把长安、广佛、大贵、洛河四大坝子建设成为具有标杆和引领作用的农业综合示范区。整合统一茶饮品牌,优化茶饮产品结构,培育省级知名茶饮企业3家、市级知名茶饮企业12家,把“女娲富硒茶”和“平利绞股蓝”打造成国家驰名品牌;积极与省内外知名农科院校广泛建立科技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加大农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有组织地引导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积极培育“有机富硒”品牌。鼓励经营业主或农户之间,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合作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发展专业合作社,倡导干部到村领办帮扶,多方引导“农超对接”。

统筹城乡 打造幸福平利

    建设美好平利,统筹城乡发展,让平利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

    平利县按照“一城十镇百村三十个新型社区”的总体建设规划,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做美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支撑、新农村和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加快实施“一河两岸”灯饰亮化和东堤亲水广场、陈家坝工业园区堤路桥、月城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以女娲文化、茶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文化品牌,全面提高县城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打造独具特色的坝河城市景观带和宜居宜业宜游名城。统筹推进以长安旅游名镇、老县工业重镇和八仙古镇为重点的集镇建设,坚持扶贫开发、陕南移民搬迁、推进农民进城、保障性住房和新农村建设“五位一体”统筹规划实施,加快建设100个新农村和30个农村新型社区。

同时,平利还聚力打造“美丽乡村游”品牌,坚持把“美丽乡村游”作为壮大“一县一业”、助推三产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一城两区三线”的总体规划,广泛开展招商合作,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重点建设一县一镇、一峡一山、一村一园,加大旅游宣传推介,把旅游业真正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把县城建成区域性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依托旅游产业基础,根据旅游消费需求,健全旅游标识体系,深入推进文旅结合,做精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人文景观游、山水风光游和茶乡风情游三条精品线路。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