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文化事业专项规划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9-28 09:23 【 字体:

 

 

一、“十五”文化事业发展概况

(一)、“十五”以来,平利县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丰富县域文化内涵,“女娲”、“八仙”两大文化资源的研究、宣传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全县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县直文化单位抢抓机遇,重点突破,文化馆综合楼竣工交付使用,极大的发挥了社会效益。文化工作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富、求美的需求为已任,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显著成就。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入严重不足,保吃饭型的财政与新时期文化事业迅速发展的矛盾日趋加剧,事业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步伐;二是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设施陈旧老化,内部设备严重缺乏,现有设施很难满足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矛盾突出;三是农村文化工作十分薄弱,农村文化阵地几乎是空白;四是我县属陕南文物大县之一,田野文物分布广泛,馆藏文物数量已达一千四百余件(组)。由于博物馆建设无法启动,致使文物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五是城区公共文化设施严重滞后,无法满足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六是“2131”工程运转困难。由于设备和资金的问题,电影事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文化工作是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设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党中央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表明文化不仅具有其自身的重要性,而且直接与党的先进性相联系,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和重要作用。文化事业发展关系重大、意义深远、任务艰巨。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已形成优先发展文化事业的共识,将文化事业发展作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突出文化工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重点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县域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产业,以抓文化阵地建设项目为支撑,努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纵横延伸,以重点文化文物自然景区和重点乡镇为基础,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文化阵地网络新格局,进一步繁荣城乡文化,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阵地,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主要目标

以底蕴深厚的女娲文化和八仙文化为支撑,用五年时间建成以适应县城发展的文化设施和乡镇文化阵地网络。即以县城为中心,东、西以百里生态经济长廊、秦楚边关的关垭、省级文保单位的女娲山、古战场遗址的车厢峡为依托,新建长安、女娲山、老县文化站;北依平旬路,依托省级文保单位的魏家坝遗址新建兴隆、西河文化站;南以八仙文化资源、革命先驱廖乾五故居、千家坪省级森林公园、正阳大草原和韩仙洞景区开发为依托,新建广佛、八仙、正阳文化站;西南以省级文保单位的白云寺遗址保护区为依托,新建大贵、洛河、三阳文化站;县城以女娲文化广场建设为载体,新建县博物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城区公共设施建设和电影院、剧院改造工程。以阵地为中心开展送戏下乡村、电影进村组、书报入万户的大文化氛围,逐步解决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难题。

(三)发展重点

文化阵地建设是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文化阵地更是我县文化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十五”期间,在省、市的关心支持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虽已基本完成了“文化馆”建设任务,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农村几乎是一片空白,阵地建设严重制约着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步伐。为此,根据中、省关于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和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十一五”期间发展文化事业重点是:

1、抓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实现先进文化“进村入户”目标。

1)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

利用现有阅览室改建,总面积250平方米,设位120个,拟投资180万元,争取国家补贴150万元,2006年初动工,2006年底交付使用。

2)文化馆排练大厅建设

混框架结构,总面积2000平方米,拟投资300万元,自筹100万元,争取国家补贴200万元,2007年动工,当年底交付使用。

3)乡镇文化站建设

兴隆、老县、三阳、长安、广佛、八仙六镇文化站,每站拟投资80万元,统一设计为三层500平方米砖混框架结构楼房,集文化娱乐、科普宣传、图书阅览、电影放映、技术培训、体育健身、文化产业于一体,各站所在镇自筹20万元,争取国家补助60万元,计划2006年底动工,2007年底完成;西河、大贵两个乡镇文化站,各站拟投资60万元,统一设计为三层砖混框架结构楼房400平方米,各站所在乡镇自筹20万元,争取国家补贴40万元,计划2007年底动工建设,2008年初完成;洛河、女娲山、正阳三乡镇文化站,统一设计为三层砖混框架结构楼房300平方米,每站拟投资50万元,所在乡镇自筹20万元,争取国家补贴30万元,计划于2008年底动工,2009年初完成。

2、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博物馆,改造县级影剧院,加强文物保护。

1)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博物馆

砖混局部框架结构,3000平方米,配套内部防护措施,总投资500万元,自筹100万元,争取国家补贴400万元,2006年初动工,2007年交付使用。

2)影剧院扩建改造危房

影剧院扩建改造砖混框架结构1000平方米,总投资100万元,争取国家资金建设,2006年底动工,2007年交付使用。

3)以平利“弦子腔”保护为重点的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积极争取平利“弦子腔”跻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立民间艺人管理档案,成立平利“弦子腔”民间演艺队伍,搜集整理并正式出版《平利“弦子腔”音乐集成》,争取国家项目投资200万元。

3、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拟配置电影放映车一辆,购置相关放映设备,自筹资金50万元。

四、对策与措施

(一)强化政府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在决策、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方面的职能,确保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二)加大建设力度,全面推动我县文化设施建设,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形成合力、齐抓共建。

(三)加快步伐,加大投入,背靠财政,面向市场,多渠道、多方位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到2010年,全县城乡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全部到位,并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其既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能服务于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