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30 14:32 【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524日在平利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平利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郑小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团结拼搏“十一五”成就显著

五年来,全县人民紧扣加快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强力推动新型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开创了团结稳定、突破发展的崭新局面。
   
——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由8.7亿元增加到23.9亿元,是“十五”末的2.75倍,年均增长2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307万元增加到5450万元,是“十五”末的2.36倍,年均增长18.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3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402337转化为284428。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全市的位次稳步攀升,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2008年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县之一。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实现重大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9家增加到30家,产值达到19.8亿元,增长了9倍;金龙水泥、睿恒硅业、鑫河铅锌、秦巴粗钡等一批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基本形成了新型材料、富硒食品、建筑建材、绿色能源、生物医药五大支柱工业;陈家坝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成为全省工业增速最快的前十县之一。农业产业化迈出坚实步伐。茶饮产业实现率先突破,五年共新建高效茶园  1.06万亩、标准化绞股蓝基地3.8万亩,培育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茶饮企业31家,2010年绿茶和绞股蓝产量达到4900吨,实现产值4.9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3倍、4.8倍,茶饮产业的产量和产值从全省第14位跃升到前三位;畜牧产业加快发展,共建成“正大模式”1465户,生猪饲养量由28.4万头增加到50.8万头,产值突破3亿元;蚕桑产业实现稳定增长,共新建高效精品桑园2.5万亩,养蚕发种量和农民养蚕收入大幅增加。粮油生产连续五年获得好收成。一产增加值由3.6亿元增加到6.77亿元,茶、桑、畜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旅游开发扎实起步,成功举办了三届茶文化节,平利乡村旅游逐步升温,天书峡景区开发取得实质进展,旅游三产日趋繁荣,来平游客逐年增加,2010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2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0倍、2.3倍。
   
——发展基础条件根本改善。交通建设实现新跨越,平镇路、白狮路、大三路、大广路等主干公路提等改造相继完工,新建通村水泥路895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供电能力明显增强,新建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1座,完成了79个村低压网改,改造输电线路390公里。通讯、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由57%提高到68%。农村发展条件加快改善,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1处,解决了8.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长安、广佛、大贵农业综合示范区基本建成,洛河农业综合示范区启动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3.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4.5平方公里,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2000口,新建、改造特色民居7768户。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以县城建设为重点,“一河两岸”工程、文化广场等一大批市政工程相继建成,城南新区基本形成,新正街和陈家坝综合改造成效明显,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启动建设,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通过验收并命名。长安、八仙、广佛、老县等一批特色集镇逐步形成,功能日趋完善。五年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资6亿元,新增城镇人口3.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16.6%提高到34%。以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为目标,坚持抓点示范、资金捆绑,新农村建设创出特色,先后有47个村基本达到 “八个一、八个有标准,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四个整体推进县之一。抢抓灾后重建机遇,全面规划建设30个农村新型社区,其中12个中心社区已初具规模,民居建设和社区基础配套工程正抓紧实施。
   
——民生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新建和改造校舍8万平方米,建成寄宿制学校47所,2.86万人享受到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蛋奶工程实现全覆盖,“两基”攻坚通过国家验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县医院创“二甲”达标,12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120个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新建县乡中心敬老院16所,70%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实施廉租房配建638套,建成农民安居工程6600户;17.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5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56万人纳入城乡低保。五年来,共兑现惠民资金4.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6284元增加到144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776元增加到4272元。
   
——改革开放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胆探索金融体制创新,极大地促进了“三农”发展。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完成,“平利模式”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圆满完成,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教育资源整合取得显著成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如期完成。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五年来累计签约项目69个,合同引资58亿元,到位资金42亿元。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洪灾,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取得了救灾重建的伟大胜利,全面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9亿元,增长16.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按新统计口径),增长25.9%;财政总收入1.4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50万元,分别增长16.5%、2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72元,分别增长17.4%、20.5%。为“十一五”发展圆满收官,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五年,我们不断适应突破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新施政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强化落实措施,提升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密切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勤勉尽责不懈怠,集中精力谋发展,忠实履行人民政府的神圣职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在推进突破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监察、审计、统计、科技、司法、人防、工商、保险、质监、气象、盐务、档案、老龄、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各条战线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是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平利突破发展的丰富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深入推进思想解放,打破思想禁锢,坚持开放开发,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经营城市、招商引资的发展理念,走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协调发展之路。
   
——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扣加快发展主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多办利民之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强力实施工业强县、茶饮率先突破,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和民生八大工程,坚持项目捆绑、资金拼盘,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各位代表!“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为平利发展作出贡献的投资商和建设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财政给养能力不强,支撑全局发展的立县之业还未真正形成;新型工业刚刚起步,缺少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张速度较慢,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规模特色效益程度较低;少数干部发展的紧迫感不强、全民招商的意识不浓、落实的作风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继往开来推动“十二五”跨越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省委、省政府支持陕南循环发展的力度继续加大,陕南地质灾害易发区贫困群众移民搬迁强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把我县作为全市“一体两翼”规划率先突破发展县,这些都将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未来五年,将是我县厚积薄发,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迈向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县政府组织编写了《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陕南经济强县为目标,以富民强县、改善民生为主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城乡一体、现代农业“三化”进程,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教育优先、项目带动四大战略,深入实施茶饮突破、生态旅游、保障住房、搬迁改造、平安创卫五大建设工程,努力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平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建议为: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6亿元,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649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1%,达到9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9%,达到29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18%以上。实现县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 “五个翻番”,县域经济实力、基础条件、城乡统筹、人民生活、社会建设跃上新台阶。
   
——新型工业强力突破。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产业化集群、科技化提升”的发展思路,狠抓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和环境保障,加快建设陈家坝、老县两大工业园区,不断壮大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机电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五大工业支柱,着力打造一批工业骨干产品和知名工业企业,构建支撑全局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力争到2015年,建成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实现增加值25.5亿元,年均增长22%
   
——现代农业全面提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规模特色效益农业为方向,坚持茶饮产业为主体,畜牧、蚕桑产业为主导,突出规模经营、集约发展和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整村整乡推进优势资源开发,推行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打造特色优势品牌,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力争到2015年,茶饮产业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其中高效精品茶园5万亩、绞股蓝5万亩,建成过亿元茶饮企业5家,力争把“平利绞股蓝”和“平利绿茶”打造成国内知名的茶叶品牌,绿茶和绞股蓝产量达到7500吨,产值突破10亿元;累计建成“正大模式”3000户,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出栏60万头,建成陕西生猪养殖大县;优质高效桑园达到5万亩,养蚕8万张,产茧3000吨;粮食产量稳定在9万吨以上,设施蔬菜达到5000亩。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中药材、核桃、烤烟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旅游开发成效初显。以建设“西北最美丽的乡村”为目标,以“女娲故里、绿色茶乡、休闲养生”为形象定位,按照“一城两区三线”的发展思路,唱响平利最美乡村游品牌,使之成为秦巴山区旅游热线和区域性休闲度假胜地。加快天书峡景区建设步伐,推进女娲山景区开发。把“坝河明珠”夜景建成西部县城一绝,把长安打造成最美乡村与最美茶乡的精品之作。形成安康—县城—龙头新村—长安茶乡—关垭楚长城茶乡风光游;安康—南宫山—天书峡巴山风情游;女娲山—大贵—洛河—龙头新村—长安茶乡最美乡村风光游三条旅游线路。力争到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5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城乡统筹格局形成。按照“一城、十镇、百村、三十个中心社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支撑、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为基础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城镇化体系,加快县城、集镇、新农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的完善,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力争到2015年,把平利打造成安康中心城市的副中心和秦巴区域宜居宜业宜游名城,创建成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生态示范县城和绿化模范县,县城人口达到8万人;建成长安省级重点镇和一批特色集镇。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五年内新增城镇人口3.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
   
——发展条件根本改善。加快推进安平高速、平镇高速建设,着力实施县乡公路提等改造,建成二级公路120公里以上,实现“通市达省公路高速化、出境通县公路二级化、县乡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畅通化”的目标。新建33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3座,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实现户户通电、同网同质同价。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比较完备的堤防和水利工程体系。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8处,在全县范围内基本解决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业综合开发4万亩,提等改造基本农田10万亩,完善提高长安、广佛、大贵、洛河四大高效农业示范区。完成5个扶贫连片开发区建设,解决3万人脱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天然林保护、长防工程、小流域治理和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以上。
   
——民生福祉切实增进。更加重视解决人民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社保、养老、扶贫等民生问题。继续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建成平利第二中学,新建县城中心幼儿园和11个乡镇幼儿园,基本普及十二年免费教育和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双高”普九和省级教育强县目标。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巩固提升县医院“二甲”水平,中医院“二甲”创建达标,力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努力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力争用10年时间把居住在危险地带的群众逐步转移出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山地危居问题。完善城乡文体设施,建成文化中心、体育馆、博物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城乡低保、五大保险、民政救助、廉租住房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信访维稳、护林防火、防汛防震减灾等工作,确保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十二五”规划为我们绘就了一幅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挑战中赢得主动,在创新中积极进取,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三、争先进位,奋力开创2011年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建议为: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增长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增长29%;财政总收入达到1.6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500万元,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7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50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亿元,增长2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市定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以上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壮大工业规模

坚持把壮大新型工业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动力,突出重点项目、提质增效、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四大重点,扩张工业规模,提高运行质量,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8亿元。

狠抓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坚持实行“五个一”的援建工作机制,夯实包抓责任,强化协调服务,确保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加快8万吨工业硅二号炉、100万吨水泥粉磨站改扩建、500万件服装、100万件羊毛衫、2000万块彩瓦生产线建设进度,争取年内建成投产;积极做好凯迪公司生物质发电厂、正阳风电开发、LED光电、20万套农机具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创造条件力争开工建设;继续加大铌钽矿开发、汽车配件制造、秦巴超细钡、茶资源全利用、陕煤投石煤发电提钒等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力争取得实质进展。

支持现有企业提质增效。以金龙水泥、睿恒硅业、秦巴粗钡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强工业运行分析监测,切实做好煤、电、油、运及原材料的保障供应,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投产企业达产达效。积极争取落实中省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改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高资源产出率,延伸产业链,打造骨干产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企业家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工业、尊重企业家、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启动建设陈家坝工业园区堤路、大桥、排污管网工程,加快实施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配建,增强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园区管理办法,建立入园企业投资规模、环保安全、示范效应等标准体系,不符合入园标准的企业一律不得进入园区发展。加快老县工业园区道路、堤防、供水工程建设进度,修订完善园区规划,尽快通过省级评审。

锲而不舍抓好招商引资。真正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真正形成全民招商的机制和氛围,真正把招商引资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一盯到底。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平利资源特点,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发展项目。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大力改进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积极推行挂牌联系卡、执法监督卡、收费公示卡、办事评价卡、行风反馈卡的“五卡”监督约束机制,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着力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真正让各种生产要素在平利激情迸发。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主导产业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全力推动规模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突出抓好规模经营。以茶、畜、桑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依托业主和大户,按照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要求,稳步扩张基地规模,提高管理质量。茶饮产业要加大基地建设和流转力度,当年新建良种高效精品茶园2000亩,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新增绞股蓝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全年力争茶叶和绞股蓝产量达到5300吨,产值突破5亿元。畜牧产业要主攻正大模式和强村大户,突出抓好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控和良种繁育等关键环节,建成500户正大模式,力争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58万头、出栏34万头。蚕桑产业要以基地乡镇和产业大户为重点,新建密植高效桑园5000亩,力争全年实现养蚕发种4万张。稳定粮油生产,保障粮食自给。加快发展设施蔬菜,积极培育一批蔬菜生产专业户,当年新增大棚蔬菜基地1900亩。努力扩大中药材、烤烟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林果和水产养殖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的政策扶持力度,按照“突出重点、科技支撑、扶优扶强”的原则,采取项目配套、信贷支持、科技服务等帮扶措施,落实部门包帮、技术人员包抓,加强培训指导和跟踪服务。大力推进农企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和股份农业,全面提升产业经营水平。狠抓精深加工,实施名牌战略,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生产,提高名优产品质量效益,积极培育女娲红茶新品牌,力争把平利绞股蓝、女娲绿茶、八仙腊肉等产品品牌培育成省级知名品牌。

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专业村,集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树立发展典型样板,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在全县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农村经济更具活力、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的示范村。今年,要在巩固提高原有27个省级示范村的基础上,再培育省级示范村10

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坚持捆绑农业综合开发、口粮田建设、土地整理、水利等项目,实施田、园、路、水、渠配套,高标准建成洛河农业综合示范区;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提高基本农田防护能力为重点,实施好小流域治理、丹治工程等项目,全面恢复水毁耕地、河堤和堰渠,加快重点区域堤防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基本农田防灾抗灾能力。扎实推进新一轮开发式扶贫,启动西河5个村连片扶贫开发工程。认真实施农村社区、农村沼气等工程,完成农村沼气建池2000口,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处以上。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强化天然林保护,加大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县城建设为核心,以长安省级重点镇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民进城入镇到社区定居,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力争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6%以上。

全面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建设山水园林县城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对县城规划区、308省道沿线、重点集镇、旅游景点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不折不扣地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保护好平利美丽的山、美丽的水、美丽的乡村,保护好平利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完善“一河两岸”工程,启动建设东区堤路和河滨北路东西延长段工程,力争实施一河两岸、五座大桥灯饰亮化;加速推进新正街综合改造,完成强弱电入地扫尾,实施人行步道铺装和沿街主建筑美化亮化;尽快打通西直街,完成道路硬化铺装;加快北环路拆迁,适时启动道路建设;加快众鑫大厦、原东关小学、五金公司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进度。以打造生态旅游观光特色景区为目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启动长安省级重点镇建设,开工建设以道路、堤防、给排水为重点的基础工程;老县、广佛、八仙等集镇要加快市政配套,完善集镇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度,力争尽快建成发挥效益;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理顺城区环卫管理体制,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强化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

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坚持以徽派建筑要素为基础的平利民居风格,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灾后重建、陕南山地移民搬迁工作相结合,按照超前规划、统一控制、农户自建、功能配套的建设原则,加快推进以12个农村新型社区为重点的灾后重建工程,切实做好30个农村新型社区、100个新农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搬迁安置等专项规划。结合省市政策,深入调查摸底,实行跨村组、跨乡镇搬迁,相对集中安置,确保完成山地移民搬迁14905670人。

积极推进农民进城落户。坚持把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政策体制,聚集多方投入,有序推进实施。大力宣传农民进城落户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深入做好对广大农民的宣传引导、政策解答和组织发动。坚持全程服务,规范流程,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切实做好农民进城落户的服务工作。用足用活省市政策,全方位创造宽松和谐的进城环境,确保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能创业。今年要把已在城镇务工经商人员、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务工返乡人员作为首批进城落户对象,认真引导实施,确保取得突破。要将农民进城落户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夯实责任,强化督查,严格奖惩,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全年力争转移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6370人。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投资

经济建设要以项目工作为中心,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保发展的关键。要积极抢抓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和方向,围绕“十二五”规划基础设施项目,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县城集镇堤防、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学校改扩建、医疗卫生及扩大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认真落实项目建设推进机制,进一步夯实项目包联领导、包抓部门工作责任,加大协调、督办、考核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以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抢抓安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做好征地、拆迁、施工环境保障等援建工作,确保安平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完成省道308至西河公路改造、天书峡景区公路三期工程建设;切实做好白狮路四改三前期准备和项目争取工作;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示范路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路通行水平。加快城乡电网建设步伐,力争开工城南变电站迁建和110KV升压改造,完成32个行政村低压电网改造,优化城乡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大力推进供水工程建设,长安、老县集镇供水工程上半年要建成运营,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处,当年解决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五)全面推进旅游开发,努力扩大城乡消费

以建设“西北最美丽的乡村”为目标,按照“一城两区三线”的发展布局,加快核心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努力提升三产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着力打造“观光农业、农家美食、品茶休闲、健康养生”为特色的最美乡村风光游,做到茶文化、农耕文化、女娲文化、民居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浓郁平利特色的旅游风格。继续推进龙头旅游村建设,加快长安景区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天书峡核心景区建设,建成景区人工湖,启动建设景区服务中心,争取明年“五一”前初步建成对外开放。切实加大龙头旅游村3A级、天书峡4A级景区创建力度,不断提高景区知名度。积极推进龙洞河瀑布群、正阳万顷高山草甸和女娲山景区开发建设,力促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进长安镇中坝村、城关镇纸坊沟村、普济寺村旅游村建设。切实抓好各类旅游景点的建设与管理,丰富游乐内容,提高接待能力。进一步加强平利旅游的整体策划和宣传推介,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规范行业管理,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明年全面启动平利田园风光游做好前期工作。

努力扩大城乡消费。以县城为重点,大力推进星级宾馆、大型超市、品牌专柜建设,力争培育十个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启动建设月城农贸市场。加快发展餐饮、娱乐、休闲、美容、物业、家政等社会服务业,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市民转变消费观念,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积极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具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六)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切实提高保障能力

进一步加大土地、矿产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盘活土地二级市场,充分挖掘收入潜力,大力培育新的财政增长点,多渠道促进财政增收;加强财政政策研究,探索争取财政支持的新途径,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切实强化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漏骗抗税行为,确保应收尽收。严格执行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坚决杜绝铺张浪费,把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有序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扎实抓好“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集中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一折通”集中兑付等工作,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着力优化信贷环境,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完善金融服务“三农”的功能。各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服务方式,用足用活金融政策,积极扩大信贷规模,切实加大对“三农”、重点建设项目、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专业大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实现金融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统筹发展社会事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平利。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启动建设平利第二中学,在城区规划新建1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成平利中学、城关初级中学塑胶运动场。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力争实现高考“保五争四”目标,确保年底“双高普九”达标验收。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为目标,完成县医院住院楼改扩建,建成县中医院,力争启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强化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建设管理,认真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各项措施,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扩大基本药物“三统一”制度覆盖面,切实抓好县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积极创建市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示范县。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推广力度,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启动县文化中心建设。不断强化人事管理,坚持“凡进必考、凡调必考”制度。加强舆论引导,抓好新闻宣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重视发展老龄、民族宗教、残疾人和慈善事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启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城乡、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依托劳务经济协会平台,强化与平利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联系,积极开展“千人创业带万人务工”行动,努力提高有组织劳务输出水平;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城乡低保管理,在确保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逐步把县城规划区内的失地农民纳入保障范畴;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障水平,逐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力争开工建设县殡仪馆,启动建设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切实加强五保集中供养工作,规范院务管理,建成长安、广佛区域性敬老院,提高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160012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450套、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不断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扎实做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和生活安排。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维稳第一责任,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平安建设为主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打防范,群防群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意识。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扎实开展信访“五无”乡镇创建,努力实现“一控制、两下降”目标。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道路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整治力度,及时排查安全生产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市场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始终把防灾减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防汛防滑和山地灾害防范工作,着力提升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

各位代表,我们当前正处在扩张总量、争先进位、奋力赶超、加快崛起的重要发展阶段,需要我们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服务能力,坚持公平正义,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敢于创新,敢于担当,进一步提升抓落实的意识和水平、机制和方法,在抓落实中求突破,在抓落实中求进步,努力建设法制、阳光、高效政府,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美丽的平利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全面开创平利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