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西安交大在我县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平利搬迁户生活美起来
○工作动态
农林科技局: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鸡苗
农商银行:到帮扶村讲党课
西安交大在我县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按照省“两联一包”扶贫工作要求,西安交通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负责我县西河镇磨沟村等9个村的重点帮扶工作。该校按照发挥优势、精准施策、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学校与我县签署的《加快推进平利县扶贫开发工作框架协议》,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及省扶贫办、团省委的部署安排,西安交通大学协调组织学校一附院、二附院、口腔医院、资产公司、出版社、基础教育党委和社会教育管理处,以及西安思源学院、陕西法士特公司9个单位在我县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一方面选派崇实书院院务副主任周建伟、能动学院团工委书记刘远闯、文治书院团工委副书记赵辙赴我县挂职。同时向磨沟村等9个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具体负责实施各村的帮扶工作。其中西安交大二附院工会副主席王建担任洛河镇水坪村驻村工作队员时,被任命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他以村委会脱贫攻坚作战室为家,吃住在村里,通过大量走访和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心声。他和村委一班人为村里6个组346户1182人的开出了“四种四养”精准脱贫的“药方”,即:引导群众种烤烟、魔芋、茶叶、药材和养鸡、猪、羊、蜂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被当地干部群众赞誉为驻穷村治穷“病”的好医生。
另一方面帮扶单位积极深入帮扶村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与县、镇、村干部群众一起查找致贫原因、寻找对策,逐步推进驻村扶贫工作。其中西安交大一附院耿剑平书记、韩菊副书记带领专家教授和爱心企业,先后三次深入我县,为群众进行义诊和捐赠,为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基础医疗知识巩固培训,为县医院捐赠价值150余万元的进口彩色B超设备。交大二附院韦俊荣书记、黎一鸣副书记先后四次带队,深入洛河镇水坪村、县中医院进行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团队为村民义诊三次,举办8场专题讲座,捐赠引资70万元帮扶款用于 “村村通”示范公路建设、修建村民活动室。
据不完全统计,西安交大扶贫团9个参扶单位近两年来累计为我县投入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捐赠医疗设备和扶贫物资价值600多万元,援建镇卫生院1所;建设通村产业路8条30多公里,村级活动室2个;实施社区防洪保安工程1处,亮化工程2处;组织专家团队来我县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十多场次,培训县镇医疗技术人员近100人次,资助贫困大学生40多名。通过以上帮扶措施的实施,促进了贫困村基础条件的改善,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加快了被帮扶贫困村的脱贫步伐。(曹世林)
平利搬迁户生活美起来
“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走进安康市平利县,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白墙黛瓦徽式建筑民居,镶嵌在郁郁葱葱山坳之间。近年来,我县一直在脱贫攻坚路上探索前进,不断加大移民搬迁投入力度,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让搬出来的群众搬而美、搬而富。
搬得出是前提 稳得住是关键
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关键。我县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实施移民搬迁的最终目标,把搬迁集中安置区规划建设在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周边,与城镇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实施;把移民搬迁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打造经济升级的动力器,打造一批“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优势产业带和特色经济园,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在工商企业和农业园区就业,帮搬迁群众找到一条可持续增收致富之路。截止2015年,我县累计搬迁安置1.62万户5.05万人,“十三五”将再安置搬迁1.4万户近5万人。
“现在的移民搬迁政策真好,不仅让我从大山里搬出来,住上了县城的廉租房,而且还帮我找到了挣钱的门路。”老家在八仙镇的张清群说,根据移民搬迁政策,她在平利花园分得了一套二室一厅的廉租房,一年只需交纳800元房租。去年,她参加了县上组织的技能培训,然后就在平利社区的嘉鸿手套制品有限公司当普通工人,月工资1800元左右。
2万农民就近成为“上班族”
我县整合产业扶贫资金,重点支持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社区工厂”,有效帮助带动贫困户增收。据统计,目前全县19家涉农企业、85家合作社、300家产业大户已结对帮扶贫困户3000户。如今,我县一大批农业园区、规模企业、社区工厂建成后,近2万农民就近成为“上班族”。 “我家原来住在高山上,过去进个城卖蜂蜜往返得大半天时间。现在好了,搬进了社区里,出门就是国道,坐公交车10分钟就能进城,而且卫生室、便民超市都在家门口,生活是越来越好。”原居住在长安镇高原村高山九组的搬迁户李玉坤说,前几年他家的房子破旧不堪,遇上大雨,提心吊胆,生怕房子垮掉。2011年,他按照“政策补一点、银行贷一点、自己筹一点”的方式,从大山上搬到了移民安置点后,不仅住上了2层小洋楼,还在高山老庄子建起了养蜂场。如今,他卖蜂蜜每年收入近10万元,一家3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县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穿移民搬迁始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统揽,依托田园风光、茶乡风情和人文景观,按照景区景点的标准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使集中安置区与产业园区相得益彰、特色民居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实现了移民搬迁与生态建设的互促共进、和谐共融。龙头村是2002年开建的美丽新村,漂亮的徽派建筑,淳朴的民风民俗,使它赢得了“中国最美乡村”的称号。
如今,村里已打造成绿波荡漾的观光茶园、农耕文明文化园、古香古色的龙门客栈、特色产品展销仿古一条街等,与碧水青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记者张忠德 通讯员 熊荣军)
★工作动态★
农林科技局: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鸡苗 6月20日早上8点不到,城关镇沙河村村委会门口就人声鼎沸,许多村民背着背篓、挑着箩筐早早等候在这里,原来今天是县农林科技局为该村贫困户发放鸡苗的日子。
此次免费发放鸡苗,由县畜牧中心牵头,由马盘山农业观光园将孵化出壳的土鸡鸡苗脱温喂养一个半月,并负责前期的防疫、药品和饲料供给,以确保农户饲养成活率。在鸡苗发放后,畜牧中心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养殖辅导,并为领取鸡苗的贫困户建立防疫档案,进行后续跟踪服务。
今年以来,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县农林科技局通过摸底、走访、召开贫困户意见征求会,对沙河村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在工作开展中,农林科技局创新帮扶思路、拓宽帮扶渠道、整合各方力量,充分考虑到贫困户“文化低、无资金、怕风险,积极性不高”等实际因素,为六十余户贫困户量身制定的“操作门槛低、学习上手快、参与率较高、短期见效快”的土鸡养殖这一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使脱贫攻坚工作贴合群众意愿和实际需求。
据统计,本次县农林科技局为沙河村68户贫困户共发放土鸡鸡苗2200只,饲料500斤、防疫药品68袋,价值5.5万元。 (王东燕)
农商银行:到帮扶村讲党课 近日,县农商银行董事长兼党组书记陈平、行长唐德东一行10人,受邀参加正阳镇正阳河村支部党员大会,以“讲党课”的形式,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陈平同志结合农村党务工作实际和当前形势,通过自身所学、所思、所悟,用深入浅出的通俗语言,从“学习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学习的目的”等方面,向正阳河村党支部全体党员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并结合实际,为正阳河村确立4项脱贫举措:一是联系建设社区工厂,提供5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二是联系安康市阳晨牧业有限公司、平利县生态野猪有限公司,帮助建设生态野猪养殖基地,向50户贫困户发放猪崽,支付工资,加强技术指导;三是帮助正阳河村进一步精细化制定基础设施和脱贫项目建设规划;四是关心贫困学生,对因孩子上学导致家庭负担较大的贫困户,赞助其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生活费和学杂费。(邹建华 雷明冬)
| 责任编辑:万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