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县之力破难题 聚全县人气克难关——平利县援建安平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纪实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9-05 11:02 【 字体:

816,随着挖掘机“铲”起“斗”落,城关镇龙古村最后两户高速搬迁户房屋被夷为平地,安平高速在平利县境内的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完成,平利县援建工作重心全部集中到环境保障工作上。

安平高速是平利县有史以来最大的建设项目,途径平利三镇31个村,总里程达52公里,共需征占土地5535亩,搬迁906户,迁坟7000余座,迁改各类杆线400多杆公里。如此艰巨的征迁任务,在平利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县人民大力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紧密协作,沿线镇村奋力拼搏,仅用一年多一点时间全面完成征迁工作,谱写了平利征迁史上辉煌篇章。

强化舆论引导聚人气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征迁未动舆论先行。平利县围绕“建设安平高速公路、实现平利人民梦想”主题,大力宣传安平高速公路对个人、平利及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让全县人民从内心深处明白安平高速不仅是造福当代的民生工程,更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千秋伟业。征迁过程中,各级组织走村入户深入宣讲征迁政策和安置办法,让征迁户吃透政策,支持建设,明白搬迁;及时报道在征迁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树立标杆,大力营造争先恐后支持搬迁的舆论氛围。自去年513日征迁工作启动以来,县、镇、村、组累计召开群众动员会1000多场次,张贴横幅标语1000多条幅,组织宣传车轮回宣讲1000多小时;在省、市、县网站、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发布新闻信息200多条;累计编发《平利高速动态》50多期;县援建指挥部领导还以约谈方式,对重点对象提前进行沟通疏导,累计约谈235人次;各驻村工作组以电话方式给在外务工人员讲政策谈征迁,累计通话5000多小时。多角度深层次的舆论宣传,广泛深入的群众思想工作,涌现出了倾情支持高速公路建设的龙古村村支书洪玉情、日占夜攻抓征迁的县环保局副局长刘道林和县法院法警队队长肖业玉、“民主表决”促“和谐征迁”的张店村等一批榜样,鼓舞了人心,凝聚了士气,激发了社会正能量,为征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舆论保障。

政府勇于担当破难题

安平高速不同其他任何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它是省政府探索实施的第一条省市县共建路,按照省市县共建协议,平利需自筹资金2.17亿元,这对一个靠中省财政转移支付吃饭的县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困难。是建或不建,选择权交给了平利决策者。“民心所向,发展急需,砸锅卖铁也要上”,这是平利决策者掷地有声的态度。于是,全县上下奏响了万众一心、不等不靠、“勒紧裤腰带”建高速的最强音。在2012年高速公路尚未全线开工时,县委、县政府就开始谋划、筹措资金2000万元先行启动了安置点建设,全县共确定安置点21个,当年有8个安置点完成了“三通一平”等基础建设,具备建房条件,共有56户高速搬迁户在安置点建房,其中29户建好入住,为安平高速征地拆迁工作开了好头。去年109日全线开工,在面临房屋拆迁、上级下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及时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3380万元,于1023日召开了拆迁安置和环境保障工作会,启动了房屋拆迁工作;今年1-4月份,在征迁资金一度出现“断链”的情况下,及时通过给搬迁户写保证作承诺,协议完成了工程节点上房屋搬迁124户,保障了工程建设。为加快征迁进度,保障工程建设,县委、县政府还落实了59个部门,动员了千余名干部协助镇村搞征迁,抓安置,并实行了严格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定期督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强大的援建合力。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加大了环境保障力度,成立了司法维稳工作组,将破坏、阻扰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环境定为“高压线”,从严从快查处一切破坏征迁、阻扰施工的违纪违法行为正是由于县委、县政府一手抓资金筹措,保安置点建设促和谐拆迁,一手抓违纪查处,保工程进度促无障碍施工,两手都硬的作风,才换来了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

严明征迁纪律顺心气

    严明征迁纪律,规范征迁行为,是保障征迁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对此,平利县在征迁工作尚未开展之前,就对征迁纪律、操作程序做了明确规定,严格要求。每征收群众一寸地、一根苗,都必须由管理处、县援建办、镇、村、组、征迁户六方签字确认,严格执行勘丈核实、现场确认、张榜公示、签订协议、打卡到户、确认签章六步走工作程序;每兑现群众一分钱,都必须严格做到征迁物数量、等级和补偿标准、补偿金额“四公开”,经7天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按照程序打卡到户,杜绝了现金支付,暗箱操作。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补到户,公开、公正,阳光透明的操作,群众的思想顾虑没了,心气顺了,等待观望的户也就少了,多数群众都表现出了“该我签我就签,叫我搬我就搬”积极心态。事实也足以见证。2013513日启动征迁工作,7月底就全部完成涉及25925000多亩土地征用及6000多座迁坟工作。201310月底,在房屋征迁工作启动后,该县把有限资金集中到老县镇时,该镇用了45天时间,一举完成了境内243户的房屋拆迁工作,创造了“老县的高速度”。同时,该县还强化征迁资金监管,出台了《安平高速征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资金兑付台账备案制度,落实专人专责专帐管理,并协调财政、审计部门半年一次事中审计。止目前,尚未发现一起违纪违规问题。科学的工作程序,严明的纪律要求,不仅有效防范了资金运行的风险,更降低了征迁工作阻力

发扬钉子精神克难关

安平高速要在2015年建成通车,工期短,征迁量大,只有超负荷、加班加点工作才能确保征迁工作不误工程建设。深感安平高速来之不易的平利人,在去年5月份征迁工作启动后,就充分做好了吃苦耐劳,打攻坚战的心理准备,县援建办、沿线老县、城关、长安镇都严格执行了“四不”纪律,不请假、不批假、不放假、不脱离岗位,全体援建工作人员包括县援建指挥部领导,自去年5月份以来,都没有休息周末节假日,充分发扬白加黑、5+2连续作战的精神,日战夜攻。为能做通一户思想工作,他们不惜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上门做工作。多数时候动员到深夜,甚至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尤其是在最后的攻坚期,更是没日没夜的干,白天跟到田间,晚上围在堂前,反复去沟通,反复去谈判,天天工作到深夜。为做通二道河罗方海、罗浩两户的搬迁工作,城关镇退居二线老领导贾文意、县援建办副主任孙明康及工作人员在他家连续两天动员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直到达成协议搬迁;在78日后的攻坚阶段,城关镇9个工作组100多名干部天天入户工作到深夜12点钟以后,直到完成征迁任务为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号称“钉子”户的那些征迁户都被打动了,签订协议搬迁了。群众深情地说,我服了,我服了,你们都把工作做到这个份上了,我再不搬家影响了工程建设,我就是平利的罪人。由于摸底普查时间早,实际征迁时,还有大量征迁物需要重新确认,凡是对群众提出有异议的地块、房屋及苗木等,即使在“三伏天”、下雨天、大冬天,“六方”工作人员都要进地一尺一尺的量,一棵一颗的数。汗水湿透衣背,泥巴裹满裤腿,荆棘刺破脚板挂乱衣衫,从没有人叫怨,也没有人敷衍,工作都在拼命往前赶。平利援建人就是靠这种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依靠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工作,最终感化了群众,实现了和谐征迁、文明征迁。

保障群众利益赢民心

关注民生,重视民意是平利县委、县政府领导办事做决策的行动准则,在这安平高速公路征迁工作中得到了有力印证。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平利最大压力和困难就是资金短缺,但在面临省市征迁指导意见中,补偿标准低于平利实际时,决策者却心系群众,抛开了客观困难,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在征迁补偿政策制定过程中,县委书记吴平亲自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一线调研,在详细了解实情后,要求补偿标准和安置办法要有利于征地拆迁、有利于工作推进,砸锅卖铁也不能亏老百姓。县长郑小东在反复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及时召开县政府常务会,审慎制定出台了符合平利实际的征迁补偿政策。确保了搬迁户搬得走、建得好。为给搬迁户创造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县援建指挥部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会同镇村干部,走村串户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精心选址确定安置点,不断优化建设方案,目的就是一个:让搬迁户住得舒畅、兴旺。在征迁过程中,各级干部牢记根本宗旨,处处为群众着想。像龙古村搬迁户李祥胜养猪场有65头猪待出售,他们及时协调各项目部以略高于市场价格卖给了各标段施工队,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和谐了路地关系。在搬迁户搬家时,又及时协调施工队出车派人帮助搬家。以心换心,征迁工作快推进。截止8月底,安平高速累计完成固定投资28.617亿元,占完成总量的48.07%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