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大奖”作证——来自中国最美乡村平利县的报告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25 08:39 【 字体:

   平利是最美乡村,是全国绿化模范县。

   平利在产业兴县,是陕西循环发展领头雁。

   平利圆安居之梦,是全省移民搬迁先进县和安居工程十佳县。

   辉煌的2013年,平利县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县、陕南循环发展贡献奖、全省移民搬迁先进县、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佳县、省级生态县、质量兴省先进县等十大荣誉称号。

思路,引领循环发展方向

一个省级贫困山区农业大县为什么一年之内能获得国家、省级十项大奖?平利县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思路决定出路,引领发展方向。平利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产业兴县、循环发展”新战略,对接“我省陕南推动循环发展”、“我市建设一体两翼产业核心聚集区”等决策部署,分别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点上,标注了平利发展路径。正是这份报告开创了平利发展之春,为十项大奖花开平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何要“推进循环发展”?循环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在新的发展时期,平利县选择循环发展模式,才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平利县选择循环发展模式,才能真正保护环境,守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肩负起“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历史使命;平利县选择循环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如何推进“循环发展”?平利“产业兴县”,突出产业的核心地位,强化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全力做强特色产业、努力发展新兴产业,形成特色鲜明、链条完整、市场广阔的产业集群,加快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新型城镇三化进程,从而在本届党委政府任期内,实现陕南经济强县和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四个翻番”的奋斗目标。

实干,催生产业兴县活力

一个思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干兴县。“平利绞股蓝”驰名商标荣获省政府百万大奖,平利茶艺分别荣获全国铜奖和全省金奖,招商签约项目14个,合同引资22.5亿,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这是平利县2013年产业兴县活力十足的一个又一个喜讯。

新型工业,平利县按照“园区承载、项目支撑、扩能提效、循环发展”的思路,构建“一区三园”发展构架,以重晶石循环产业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共签约招商项目14个,合同引资22.5亿元,完成投资12.8亿元,建成兆源、中恒等7家重晶石粉加工企业,奠定了循环工业的支柱地位。光华100万件管桩端板、海河20万吨商混外加剂、金龙8万兆瓦余热发电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安得利10万吨环保涂料等项目进展顺利,成功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去年,平利荣获省政府“循环发展贡献奖”。

现代农业,平利县依托“产业兴县、循环发展”战略,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先后建成了“西北名茶大县”和“全国绞股蓝第一县”。高峰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龙头村获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命名,琵琶岛、三里垭等村获得市级园区命名。去年全县新建绞股蓝标准化基地1.08万亩,新培育1家省级、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平利绞股蓝”驰名商标荣获省政府百万大奖,被央视《每日农经》等栏目权威推介。2013年,平利茶、绞股蓝产量达到6900吨,实现产值7.5亿元;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出栏36万头;养蚕发种4万张,产茧1500吨。

生态旅游,平利独辟蹊径定位为“女娲故里·绿色茶乡·休闲家园”,利用“女娲”和生态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唱响最美乡村游品牌,以自然风光为基础,以女娲文化为背景,打造“山水风光游、茶乡风情游、人文景观游”精品景点和三条旅游黄金线,让中国最美乡村平利成为外来游客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最佳场所。天书峡核心景点和配套设施基本建成。长安景区“两河”整治、女娲银峰塔、游客服务中心、仿唐商业街主体完工。女娲祭祀大殿建成开放。龙头村荣获“省级休闲农家明星村”和全省首个“廉政文化进景区示范点”。平利被农业农村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省唯一一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平利把“风景”变成“产业”、让美丽变为财富。平利县2013年接待游客224.33万人,实现综合收入10.32亿元,彰显出强大的富民效应,全面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惠民,让百姓同圆安居梦

搬一搬,上步天。村庄因搬迁而美,村民因搬迁而富。2014318日在老县镇采访得知,刘荣堂从老县镇贾家梁村7组搬到太山庙安置区后,在当地企业上班,还经营中老年活动室,一年收入7万多元,像刘荣堂这样搬而乐居的农民在平利还有很多。

7·18”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时,平利县按规划新建的新农村都安然无恙。这给了平利县的决策者们一个很好的启示:移民搬迁只有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在安全地带建设集中安置区,才能搬而乐居,搬而圆梦。

平利县对接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结合新农村建设,从科学选址和规划入手,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一城十镇百村三十个新型社区”为重点,30100户以上规模安置小区按高标准农村新型社区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分批实施,走出一条城乡统筹、转移农民、统一规划、集中安置的移民搬迁新路。在落实陕南移民搬迁政策中,平利县坚持“三优先、抓两头”原则。“三优先”就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优先、高山深沟等生存条件恶劣区群众优先、危房户和困难户优先;“抓两头”就是一手抓有搬迁能力、有搬迁愿望的农户,一手抓贫困户、特困户搬迁安置。围绕困难群众搬迁,实行统规统建、楼房化安置和集中供养等多种方式,解决好安居问题。三年来,共搬迁9200户、34310人,启动建设集中安置区75个,集中安置7713户、28669人。20122013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

平利农村移民搬迁搬出新天地,美丽县城建设也日新月异。平利县按照“一河两岸、两环三区、四街五桥、湖光山色”的县城建设思路,把保障性住房工作作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重点工作来抓。去年平利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825套,其中:400套廉租房、425套公租房主体全部竣工,400套限价商品房、160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目前完成工程形象进度85%。平利县荣获全省“2013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十佳县”称号,也是安康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一套套温馨舒适的居室,一个个干净整洁的小区,平利正兑现着让人民群众安居、宜居、优居的民生承诺。

|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