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当心春风伤肺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3-24 09:20 【 字体:

春季养生,当心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仅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天的三个月,可以称之为是承上启下吐故纳新的时节,此时天地自然的生发之气都已经萌生,万物可谓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时候就应该天黑入夜则睡,日出而早起。不仅如此,还要解开紧束的头发,宽衣松带以便让自己的身体得到舒展,精神也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而得到滋养,此时,只可顺着春日阳气的生发而让自己胸怀舒畅,切忌不可杀生;相反,要多施予少敛夺,多行赏而少责罚,从而达到一种内外和顺的状况,这就是顺应春季时令进行养生的道理。不顺反逆的话,则会使肝脏受到损伤,而且还会因为不能供给夏长之气的不足而在夏季引发身体的寒性病变。
  春季身体的调养重在一个字,具体该怎么样呢?《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以使志生。这里的以使志生,就是说人们在春天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顺应大自然的生机勃发之机,让自己的意志、情趣得到生发,让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心情更加豁达乐观。
  夏之疾在于春之患,就像上面说的,春天不能供给夏长之气疾病就会在夏天被引发。同样的道理,如果在春天得了疾病,那么,疾患多源于在冬天未能做好的固守,未能在冬天储藏以供给春天生发所需要的身体能量,在了解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之道后,大家就不难发现,这些养生的道理就像一个救生圈一样,对于生命的护卫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的,组成了生命赖以循环往复的通道。
  随着冬与春的季节更替,阴阳之气也就近似太极图一样,冬寒极而至春暖,阴满而至阳长。此时,人体的阳气就在经过冬天后开始苏醒过来了,形成一种向上向外的喷发,那些处于半休眠状态的身体机能也开始变得活跃,阳气向外宣发。冬天因为气温低身体相对的僵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规劝那些活跃分子的时候常说要冷静的原因,因为冷而静。
  春天是个被很多诗人歌颂的季节,小时候学孟浩然的诗句就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有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更有白居易对春天看似低调的盛赞人间四月芳菲尽。是呀,四月芳菲尽,那不说的就是芳菲尽在春三月吗?春天包含三月六个节气,在尽享那些好雨知时节的喜悦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却忘记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对我们健康的轻柔提醒,甚至还忘却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警醒。剪刀不仅是剪出了柳条和细叶,也可能剪却健康。
  春季是一个多风的季节,风是一把健康的双刃剑,帮助我们促进散热,促进空气的流通,让我们总能在空气的流动中享受到流水不腐般的清新;但另一方面,春季的气候多变,气温高,人感到暖和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而当风速大、人感觉寒冷的时候,又像是逃避轰炸一般流回内脏。在这种来回的奔波中,气血流动的波动性自然加大。这也是很多人纳闷的地方,总是感觉寒冷的冬天都扛过来了,春天自然不在话下,只等潇洒走一回,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自然受热就不均衡,所以来去匆匆的风就形成了。可以说,风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有两张脸谱,或者是绿叶的信使,或者是落叶屠户。而后者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在说的贼风。为什么将之称为是贼风呢?到底窃了什么,又偷了什么呢?简单地说,趁虚而入谓之邪,窃害中和谓之贼。这也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道理。所以,对于来犯的邪风最好有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回避策略。
  邪风可以单独成为致病的因子,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就是口干唇裂了,鼻子缺少水分变得干燥,由于大量水汽的席卷和湿度的减弱,很多的病菌就开始趁虚而入,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许多疾病的流行,都是因为有风充当帮凶,所以又有风者,百病之始也的说法。具体说来,春风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打你健康的主意。
  一是伤肺,最为常见的莫过于伤风感冒了,因为伤风,人体的健康可谓是遭受了一场扫荡,从上往下看,头要痛,鼻子或塞或流鼻涕,咽喉要痛。当然,这些并非是排队对你进行攻击,而是分兵合击同时进攻。从《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来看,头痛多源于肺部受到了侵袭,风邪在表的原因,当然如果是贼风避之不及,或者汗出当风的话,风邪则会趁虚而入,导致肺气不宣、卫气不固、营卫不和等。
  二是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风胜则动的说法,此时,身体多会有一种肢体运动的异常,比如痉挛、抽搐、颤抖等症,最为典型的就是面部神经瘫痪所致的口眼歪斜和抽搐。

  春季养生,养心在乐

  春为四时之首,既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也同样可以看作是养生的开始,此时,人应该本着人与大地相应的基本出发点,顺其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人体之阳气。所以,春季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由弱到强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而且还要积极地去倡导一种雅致舒心的生活。那么,人们应如何养生,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的调摄也应该是顺应自然而疏泄通达,心绪豁达,或踏青问柳,或游山玩水,不仅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而且有一种融合于大自然的和谐感。除此之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也很重要,一项有关长寿秘诀的调查显示,结果发现其中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的。可以想象,在大自然鸟鸣、泉水叮咚、和煦暖风中的奏鸣下,人融入其中,自然气血通畅而精神旺盛。
  日常生活要安排得丰富多彩。《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可见,在生活中结合自己的情趣爱好,不仅是生活的丰富,还是一种生命的颐养。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