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全县抓落实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巩固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成果,进一步提高财政系统干部抓落实工作能力,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增强财政服务水平。采取十项措施,在全县财政系统开展以“深化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为主题的“落实年”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提高财政工作效率。结合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落实,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努力提高财政各项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力争实现财政业务办理“时间减少、效率提升”的目标。
完善财政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惠农资金“一卡通”改革,完善财政科学发展机制,形成“更具活力的财政激励机制、更为稳固的财政保障机制、更加灵活的财政调控机制、更富效能的财政管理机制”四个机制,力争财政工作出特色,财政改革出特色。
提升资金监管效果。按照资金分配规范、适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理顺文件运转程序,精简工作环节,严格工作责任,做到财政资金“及时分配、及时报批、及时拨付、及时到位”。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健全财政资金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全面、实时、动态的资金收付信息监控体系,对专项资金进行重点监管,发现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
强化惠农资金监管。加大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大力宣传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改革成效和纳入“一卡通”发放的惠农补贴项目、标准等内容。认真做好惠农补贴“一卡通”基础资料采集审核工作,保证信息资料准确无误,提高资金发放工作的效益。加强对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的跟踪问效,杜绝“挤占、挪用、截留”现象,确保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位。
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实行服务承诺制,公开承诺服务内容,严肃机关工作纪律,严格遵守承诺;坚持求真务实,认真办理建议、提案答复,力戒办事拖拉、推诿、敷衍,力戒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力戒散漫、怠慢、傲慢,力戒行政迟作为、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力戒“吃、拿、卡、要”不廉洁行为等等;打造“效率•温馨”的机关团队,建设“廉政、勤政、务实、高效”机关。
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除涉密和特殊要求外,各项财政政策、政务运行、重大资金安排等相关事项都要对社会公开。加强局域网建设,把局域网建设成政策查询、财政动态反应、问题意见收集、财政文化宣传的综合性窗口。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和意见箱,及时、方便、快捷地予以公开。实行公示制,在醒目位置标明局内设各工作机构的设置、职责范围、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期限、办事要求以及承办人员姓名等内容;工作人员办公桌上要统一放置设有本人照片、姓名及职务的标示牌,方便外来人员办事。
健全完善服务措施。完善分工职责及工作规则,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积极推行上门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推行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茶水 “三个一”服务机制,增强机关的亲和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坚持以技术为支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加强沟通,打造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完善资金拨付网络监管技术措施,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三联共建”活动,积极选派财政干部下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不断促进干部思想上为民利民、工作上惠民富民、作风上亲民爱民,切实达到“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一是做好财政系统干部“上挂下派”工作。从局机关选派2名优秀年轻干部,1名到市财政局上挂锻炼,1名到基层财政所下派锻炼;从镇财政所选拔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财政局机关上挂锻炼,展开双向交流;二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期财政组织干部政治业务培训,增强素质、提升服务。积极探索“送出去、请进来”的干部培训方式。邀请专家学者授课,选派干部外出培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多层次、大规模、多渠道培训干部,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三是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及任务分工,实行“一岗双责”,深化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对财政干部经常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筑牢廉政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