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工作纪实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21 00:00 【 字体:

2004年,平利绞股蓝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

2009年,平利被列为首批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

2013年,平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申请专利101件,授权79件,为全县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提升县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每年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服务,在重点产业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清“零”活动。在人才培训、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专利申请、专利技术实施、专利文献的检索和利用、专利纠纷的解决等方式进行指导。近年来,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组织实施陕西省专利产业化孵化计划暨专利创业富民工程项目2项;组织实施专利成果转化项目5项;组织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家。二是统筹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构建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县上三年来累计投入专利申请补助资金100万元,明确专利资助标准,鼓励强强联合,深入服务,确保了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动态掌握全县拥有知识产权分布及变化,摸清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及产业化情况,提供有关数据及分析,为全县知识产权重大决策提供依据。逐步形成了相应的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高效的专利信息服务,提升了企业对知识产权信息的深度利用能力。四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通过与市知识产权办联合,对全县重点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有效提高了企业法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提高了企业创新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营造了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健康氛围。

 

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推进全县知识产权普及工作,将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通过新闻媒体、网站、知识产权专栏、“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多种形式宣传全县知识产权动态及保护信息,进一步提高全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发展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努力营造保护、运用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与基础条件。二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关注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手段效果,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打造和谐稳定的知识产权环境,建立快速反应、协同运作的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全县知识产权工作,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县上设立知识产权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专利技术实施,知识产权试点,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奖励工作,并制定了基金管理办法,资助企业开展专利申报,鼓励和调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踊跃开展发明创造并及时申请专利,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水平,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品牌经营,推进创造名牌产品能力,对获得“中、省、市驰名品牌”和“绿色产品”等称号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建立知识产权展示转化平台,搭建产学研交流与合作的桥梁。通过知识产权的商品化推动企业发展,平台依靠政府推动、科研院所、企业参与等举措,推动知识产权商业化、产业化,进而拓宽了企业的动作渠道,使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助推了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县自实施茶饮“一业率先突破”产业格局以来,现有茶园12万亩,绞股蓝3万亩,茶饮产业加工企业80余家,企业开发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专利产品品质优良,使用方便,且产销两旺。二是积极探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的出资、入股和融资问题。鼓励风险投资机构进入知识产权转化应用领域,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商业担保等方式提供知识产权的抵押担保服务,解决知识产权融资问题,使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得到更多确认,确保科技成果产业化途径的通畅。三是依托西北科技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安康学院的科研力量,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沟通的桥梁,引导企业在引进应用先进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构筑自己的技术标准,使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构筑自己的技术标准,使知识产权成为我县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

平利县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的实施,使全县重点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促使企业形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依靠知识产权加速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打造了和谐稳定的知识产权环境,不断丰富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使知识产权成为提升县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平利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plxb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