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概况

发布时间:2024-04-23 16:23



平利位于陕西东南部、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1个镇、137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万,拥有六张亮丽名片。

平利县始建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因境内有上廉水故名上廉县,属荆州上庸郡,置县已1 700余年。置县前为古庸国地界,秦时属汉中郡西城县,西汉属长利县,东汉先后并入钖县(今白河)、西城县(今安康)。置县后因地处川陕鄂交界处,为秦汉、魏蜀、南北朝争夺地。西魏,改上廉为吉安县,属安康郡。隋改吉安为金川县,属金州西城郡(辖地同吉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于上廉故城以平利川复置平利县,县名沿用至今。明先属大宁州(今四川巫溪)后属金州。后金州改称兴安州,平利县遂属兴安州。清兴安升州为府,平利县属兴安府。随着政区变化,县治所四次搬迁,清嘉庆十年(1805年)县城由老县移治今城——城关镇。民国,平利县属汉中道。1950年后属安康专员公署、安康地区行政公署所辖,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老正街。1989年9月县政府机关由城关镇老正街迁至城关镇新正街。2000年12月,安康撤地设市,改安康地区为安康市,平利县遂属安康市所辖。

平利县地处秦岭褶皱系南侧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东缘,境内地形南窄北宽,呈不规则的倒三角形状,凭图而望,朦胧中似一位面西凝望的婀娜少女。地势南高北低,南北垂直落差2700米,境内南部以山地为主,群山环抱,连绵不断;北部以丘陵为主,山间盆地错落,河川平坝珠连。土地肥沃,水质优良,是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有机绿色食品的最佳之地。

平利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光照充沛,年均气温13.9℃,年均降水量977.1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利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5.6%。境内生物物种2000多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珙桐、冷杉、水杉、红豆杉等10多种树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0多种,中草药资源135科近千种,尤以盛产绞股蓝、党参、黄连、杜仲、天麻等地道名贵中药材而驰名中外,素有“巴山药乡”和“生物基因库”的美誉。

平利矿产资源丰富,重晶石远景储量3.2亿吨、探明储量3500万吨,平均品位95%。初步探明萤石储量300万吨,为同类单矿全国最大。平利是中国名茶之乡。平利绞股蓝是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品种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平利女娲茶”为“陕西省名牌产品”。

平利境内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陕南九寨天书峡、秦楚边关古长城、人文始祖女娲庙、万顷高山大草甸、瀑布绝群龙洞河、养生天堂芍药谷、云游八仙悟真观、碧波烟云古仙湖、农耕展馆龙头村、茶乡古韵长安镇、桃花养生溪等旅游景点独具特色,中国县域最大徽派民居群落和如棋似画的生态茶园风光交相辉映,仿佛让人置身于田园牧歌的乡村抒情诗画之中。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县城东去咫尺之距的龙头村与长安十里茶园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和中国美丽田园。

平利县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是目前史料记载最早、依据明确的女娲文化原发地。境内女娲山又称中皇山,传说是人类始祖女娲的治所置地,女娲补天和抟土造人的传说在平利有着丰厚的民俗留存和文物佐证,至今女娲庙、玉皇宫、火神庙、舍利塔群、武皇太子坟等古遗迹尚存,平利女娲传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八仙文化、巴巫文化对境内民俗活动影响深远。境内遗存最早的关垭楚长城,雄关亘古,已成市级重要旅游景点。平利地方戏曲“弦子腔”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优秀党员、人民军队创建初期卓越的政治军事领导者廖乾五等历史名人为平利县人文资源的灿烂丰厚,增光添彩,是平利人民继往开来建设家园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