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脱贫攻坚驻村工作成员和帮扶干部迅速到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正月初二,李新意在工作群收到这样一条紧急通知。
李新意是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派驻平利县洛河镇三坪村的第一书记。长期在医院工作的他深知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战情。顾不上和家人一一告别,简单收拾行李后他便从西安回了村。
这是一场战役,疫情就是无声的集结号。“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发动群众形成全民战“疫”的强大力量”,在村委会广场的党旗下,三坪村工作队长、镇党委副书记刘涛为大家进行了简短的“战前动员”。
当务之急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全面摸清湖北及武汉返乡人员情况。“我去清水河”,“我们仨负责下面的安置点”,“我俩去铜钱河”,通过运用脱贫攻坚包组包户机制,大家各负其责,到组到户摸排信息并收集群众反馈。加之上级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筛查比对,三坪村很快就全面精准掌握了返乡人员信息,并按照疫情信息报送机制落实了一对一监测责任,每日收集体温监测数据,及时掌握健康状况。
为了防止病毒蔓延,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镇上在交通要道设立了观测点。李新意和村干部曾智主动加入到了值班值守的队伍。值班的管控点位于当地的巴山垭子上,车流量较大,他们忍受着冬日的刺骨寒风,对进出车辆及人员进行劝返,逐一登记并测量体温。“有时候还挺想念西安肉夹馍的,但忙起来也就顾不上了”,说罢,李新意拿着体温计,示意路过的车辆停车登记。他胸前的党徽闪着点点红光,醒目而温暖。
驻村干部凌杭是三坪村“四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90”后的他被大家称为工作狂,言语不多,干活却不少。刚从村里的劝返点值班回来,他又打开电脑,打印出县疫情防控4号通告,拿起胶布和村党支部书记龙开萍出了门。驻村干部胡顺章、陈晓虎为自己的车安装了大喇叭,在村子里“巡航”播放防疫知识。村党支部副书记朱方成、村委会副主任杨昌华、支部委员伍雅蔚客串起了横幅标语“安装工”。帮扶单位电信公司的毛智、陈勇每天拉着流动音箱“准时上岗”。
三坪村利用广播、微信、电子屏、横幅、宣传纸等方式,及时发布官方通告和疫情防控知识,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宣传引导。在强大的动员力度下,全村群众主动做到不聚会、不聚餐、不走亲访友,返乡人员自觉居家隔离,接受健康观测,迅速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村民赵永慧在村上的劝导下,取消了女儿的出阁宴,党员詹远军主动承担起了村上的消毒消杀工作,党员梁德坤主动当起了劝导员。
“妈妈,今天正月十一了,你啥时候忙完呢?”还在念初中的儿子一脸疑惑地问龙开萍。同样的问题,刘涛八岁的儿子也问了他。从腊月二十七全面启动防控工作以来,刘涛已经奋战了十几天,不仅要负责全镇具体的指挥调度,还要抽出时间到村带领大家开展工作,连家里的年夜饭也缺了席,“爸爸不能在家里保护你,但爸爸正在保护更多的人呢”,望着视频那头孩子期盼的眼神,顾不上多说,刘涛匆忙挂断了视频电话,顶着红肿的眼睛又加入到了疫情防控的队伍中。
已是晚上九点半,村委会仍然灯火通明。杨昌华和曾智商量着一早去给观测对象测量体温,凌杭为“大喇叭”导入音频,第一书记李新意刚刚从执勤点回来,泡上了方便面。精打细算完消毒液和口罩的使用后,龙开萍在工作日志上写道:“此刻,武汉的医院里,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正在从病毒手中抢救生命,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工人们马不停蹄地赶进度,他们的艰辛和努力无法想象。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疫情挡在门外,守护好村子的平安”。
三坪村的一幕幕只是疫情防控战场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他们没有防护服,没有护目镜,有的只是一只医用口罩,但他们义无反顾地同疫情战斗着,默默地守护着一方平安。
| 责任编辑:梁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