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中共平利县委办公室 平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利县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三年(2017-2019)规划》的通知 | ||
索引号 | /2017-0000 | 公开目录: | 其他文件 |
公开责任部门 | 县政府办公室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平办发〔2017〕32号 | 成文日期: | 2017年04月15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17年05月08日 |
各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省市驻平各单位:
《平利县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三年(2017-2019)规划》已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7年4月15日
为加快我县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促进社区居民充分就业,推进脱贫攻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根据《平利县促进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工作若干意见》精神,制定2017-2019年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规划。
一、目的意义
加快发展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是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的迫切需要,是有效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循环发展的应有之义。目前,全县已建成社区工厂43家,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这一投资见效快、用工门槛低、吸纳就业多、增收致富有保障的产业,与贯彻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推进脱贫攻坚和农村就地城镇化高度契合,可快速复制推广,实现移民搬迁社区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快速脱贫、增收致富”,为社区经济注入活力,必将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二、发展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能人引领;以厂兴社、厂社融合;基地孵化、连锁推进”的工作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全覆盖”的实施步骤,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以针织手加工、工业企业配套加工、传统手工艺品加工等为主的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从现在起到2018年底前,各镇每年至少建成2家以上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全县发展社区工厂达到80家以上,每个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50-80个,带动社区就业3000人以上;到2019年底,社区工厂总量达到100家以上,其中社区工厂龙头企业5-8家,带动全县就业6000人以上,培育打造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就业群众年增收超亿元的目标,打造全国社区工厂发展示范基地。发展重点如下:
(一)发展以手套生产为引领的针织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以城关、八仙、老县、兴隆等镇为重点,培育以手套等产品生产为引领的针织业龙头企业2-3家,积极引导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和订单投放规模,辐射全县各个社区布点建厂,实现就业2000人以上,产值达4亿元以上。
(二)依托电子手加工业发展优势,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产业。以广佛、城关、大贵、洛河等镇为重点培育电子手加工龙头企业2-3家,在生产耳机、电感、高频变压器等电子元件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招商引资,引进电源、电路板组装等手加工企业,打造为工业配套服务的电子元器件基地,形成产业链,实现就业2000人以上,产值达3亿元以上。
(三)积极培育汽车零部件组装加工等制造业,为社区工厂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利用我县与汽车城十堰市毗邻,麻安高速全线贯通,交通日趋便利的优势,积极培育汽车线材等零部件手加工制造项目。以高速沿线长安、城关、老县等镇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1-2家,辐射全县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微小部件手加工工厂,实现就业1000人以上,产值达2亿元。
(四)发展传统匠人工艺品手加工,呈现社区工厂发展新格局。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城关、八仙、正阳、西河、三阳等镇为重点,探求传统手工艺与旅游业的深度优化结合,逐步将篾匠、石匠、木匠、铁匠等民间工艺产品加工纳入到旅游产业链的核心,发展传统工艺产品家庭手加工坊,实现就业1000人以上,产值达1亿元以上。
三、实施步骤
(一)龙头企业引进阶段(2017年10月底前)。通过招商引资和农民工创业等途径,引进以电子元器件、手套加工等项目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社区工厂发展,谋划形成“龙头引领、全面覆盖、创业增收、脱贫致富”的发展格局。
(二)着力推广发展阶段(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将社区工厂发展工作纳入各镇年度单项工作考核,各镇每年建成2家以上相对集中和规范的社区工厂,全县共建成社区工厂80家以上,并正常、规范运营,每个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50-80家以上,带动社区搬迁和贫困群众就业3000人以上。
(三)实现全面覆盖阶段(2019年12月底前)。到2019年底,辐射带动全县1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区均建有一家以上的规范化社区手加工企业,社区工厂总量达到100家以上,其中龙头企业5-8家,实现全县就业6000人以上。把平利建成电子元器件、手套加工生产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培育打造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产业集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县上将发展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抓,并纳入各镇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成立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社区手加工业的统筹协调工作。各镇也要成立专门机构,明确专职工作人员,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二)加大包帮力度。落实各镇发展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主体责任,建立县级领导联镇和部门包抓工作机制,建立包帮联建工作台账,把年轻优秀和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选派到社区工厂蹲点帮扶,帮助企业跑业务、拉订单,协助业主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助推企业规范运营、健康成长,建成一批示范引领、带动发展的龙头企业。县级有关部门要灵活运用扶持政策,做好项目引进、落地及后续跟踪服务,全力推进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省市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社区工厂项目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从政策和资金层面多渠道、全方位支持手加工项目健康发展,打造我县手加工产业基地。
(四)加大招商力度。按照“总部在园区,车间进社区”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引进和培育社区工厂龙头企业,辐射各镇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兴办社区工厂,打造根植于平利优势的产业集群。
附件:平利县2017-2019年各镇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