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平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利县避灾扶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实施方案》的通知 | ||
索引号 | 公开目录: | 政府办文件 | |
公开责任部门 | 县政府办公室 | 公开形式: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14年05月27日 | |
有效性 | 未知 | 公开日期: | 2014年05月27日 |
平政办发〔2014〕51号
平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利县避灾扶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平利县避灾扶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平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5月27日
平利县避灾扶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
增收致富实施方案
为深入做好我县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增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快致富”,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思路,按照“提速度、强管理、重配套”的整体要求,实行集约土地发展产业,集中培训促进就业,集成政策鼓励创业三管齐下,落实“一区一策、一户一法”的增收致富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强化项目和政策配套,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实现有业安置,稳步增收致富。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坚持有业安置与有土安置相结合,以有业安置为主的思路,同步规划配套产业,逐安置社区制定产业发展、创业就业配套政策,逐户落实增收致富项目,明确帮扶干部,夯实帮扶措施,激发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搬迁户每户主要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致富技能、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有稳定的就业增收渠道,稳步增加收入,夯实“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基础。2014年,围绕10个创建“五星级社区”的避灾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进行试点,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带动指导面上工作开展。
三、增收重点
(一)加快转移促就业。把避灾扶贫搬迁与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引导搬迁群众有组织地实施劳务输出。各镇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为搬迁群众外出务工提供全方位服务。县、镇、社区要建立完善劳务输出就业信息平台,准确掌握劳动力市场情况,广泛搜集用工企业信息,适时组织举办企业招聘会、对接会,择优选择有实力、讲诚信、前景好的企业,引导搬迁群众转移就业。要积极开发就近就地务工岗位,有组织地解决不能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业务工问题。要强化维权服务,依法保障搬迁群众的合法权益,促使广大群众放心工作,真正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的目标。
(二)抓好产业强基础。结合全县实际,完善土地、山林流转平台,规划产业板块布局,培育市场主体,落实产业扶持项目,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茶饮、畜牧、蚕桑等农业主导产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三)全民创业促增收。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通过安置社区服务岗位和门面房经营安置一批,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行业;通过城镇经商,兴办、领办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安置一批,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园区景区提供就业岗位安置一批,重点发展手工艺品、农家乐、交通运输、物业物流等产业。通过全民创业,在搬迁群众中广泛培育市场主体,带动广大群众兴业致富。
(四)建好园区促安置。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安置。重点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省市农业、工业园区,多渠道接纳搬迁群众就地就业。每个移民安置社区至少组建一个农民合作社组织,提高搬迁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化程度。鼓励企业到移民地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企业与搬迁群众的利益配给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要大胆探索园区与农户的有效互动方式,走大户建设园区、搬迁户发展产业之路。
(五)强化社保保民生。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民政救助等职能,加强对困难移民群众的救助扶持政策。对家庭无就业、无劳动力的搬迁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使其住有所居、老有所养。通过完善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工程,妥善解决搬迁群众关心的交通、饮水、排污、上学、就医、社保等民生问题,使搬迁群众在“搬得出”的同时能够“有保障”、“稳得住”。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镇镇长任成员的“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解任务和制定政策、整合资金、兑现奖补。各镇要把有业安置作为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作责任。同时,要按照《安康市避灾扶贫搬迁规范管理办法(暂行)》关于社区管理的相关要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民政局、财政局、各镇配合,比照城市社区,成立移民搬迁社区居委会,落实至少3名工作人员,安排相应工作经费,解决社区工作“有人做”问题。
(二)夯实基础工作。要对全县搬迁群众家庭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逐户掌握人口、劳动力情况,以安置社区为单位建档立卡,到户到人,由县搬迁办牵头,建立县、镇、村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信息系统,并建立搬迁户劳动力就业创业兴业状况信息库。要结合搬迁群众劳动力年龄结构、职业技能、文化水平等基本情况,坚持区别情况,分类实施安置,按照“一区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安置小区完善搬迁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逐户制定就业、产业、创业规划,落实好搬迁户就业兴业问题,明确增收办法,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今年确定创建“五星级社区”的10个移民搬迁安置区,要把“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包抓单位、包抓任务,逐户弄清情况,通过因户施策、以户定扶,确保搬迁对象都有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各镇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于6月9日前报县搬迁办。
(三)落实扶持政策。县政府将加大项目捆绑,通过整合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茶饮产业、林业产业、小微企业等项目资金,对搬迁户发展特色产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山林经济的,予以优先扶持;对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和安置搬迁群众就业的企业和园区,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建设工业、农业园区、各类合作组织的,相关部门要提供优质服务,协助办理相关证照并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积极招商引资建设园区和发展企业安置搬迁群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1、由县农业局牵头,茶业局、林业局配合,依托42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茶饮产业和山林经济,进一步加强土地、林地等农业资源流转,把涉农产业扶持项目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倾斜、集中、靠拢,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农业、茶业、林业、水利、扶贫等相关部门要结合项目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扶持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于6月底前报县搬迁办。
2、由县人社局牵头,各镇配合,把避灾扶贫搬迁与转移就业、劳务输出相结合,为搬迁群众发放路费补贴、赠送安全保险、提供政策咨询等全方位服务,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工作,每年至少举办招聘会2次,组织搬迁群众务工10000人次以上。在开展“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试点的安置区建立市、县、镇、社区四级联网的就业信息平台,设立就业信息窗口,及时提供用工信息。
3、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搬迁群众进行自主创业。搬迁对象发展茶饮、畜牧、蚕桑等产业的,参照县上制定的相关产业奖扶办法予以奖补。
4、鼓励民间资本到搬迁安置区兴办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①对新办微型企业,实行3 年内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逐年按60%、40%、20%列支返还;对新办和现有小型企业,每年按新增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税收的30%列支返还,优惠政策截止2015 年。②在移民搬迁安置区周围建设各类产业园区的企业,当年通过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达到标准的奖补15万元;当年通过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或进入市上统计规模企业,达到标准的奖补5万元。③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安置搬迁群众100人以上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将倾斜政策予以重点扶持。
5、整合扶贫、民政、妇联、共青团、团县委、慈善协会、工会等部门助学项目,优先保证贫困搬迁家庭子女上学。对无劳动能力或病残家庭搬迁户,由民政局拟定帮扶意见,报县政府审定后执行。
(四)全面搞好培训。整合人社、教育、扶贫、农业等部门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和职教资源,优先对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力争做到每个有条件、有能力的搬迁群众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等增收项目,全面提升增收能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对10个创建“五星级社区”的安置区,由科技局、农业局派遣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包帮技术服务,指导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同时,要加强对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安全意识、环境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搬迁安置群众的素质和文明水平,引导搬迁群众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引导搬迁安置群众逐步改变生活习惯,适应新环境,建立新关系,享受新生活。
(五)强化工作考核。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把搬迁群众的创业就业兴业工作作为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县对镇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予以考核奖惩。
附件:平利县避灾扶贫搬迁户“一户一法”增收明白卡
请点击图标下载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