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药乡”最正阳——平利县正阳镇打造生态旅游名镇纪实

信息来源:秦巴文旅 作者:黄小彬 陈力 发布时间:2021-01-21 11:13 【 字体:

正阳镇是平利县最南端的“秘境”,总面积42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有耕地17000亩,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名镇”目标,把绿色生态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养山富山,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绿色,成为正阳的最靓底色,吸引最旺人气,也成为发展的最硬底气。

四季盛景多姿,八方游客纷至

位于该镇龙洞河村太阳坪的正阳大草甸,海拔1800米至2500米之间,总面积约2万余顷,绿海绵延,满目滴翠,盛夏的草甸风光正好,是游客休闲度假、汽车露营、户外摄影、避暑纳凉的最佳去处。而到了冬季,这里成为冰雪的世界,如初醒的音符,虽素面朝天,却袒露真诚与宏阔。自然巧夺天工、匠心妙笔,剪辑出瑰丽的景致,洋溢动人诗境,涌动着生命的乐章。目前,正阳草甸已建成以餐饮、住宿为主的帐篷营地,音乐营地、星空营地、藏式营地、森林营地等正在积极筹备中。

远离喧嚣恋山幽,飞瀑如帘一望收。正阳镇境内水资源丰富,主河流为岚河源头,包括龙洞河、正阳河、南溪河、创水河、让河等大小支流16条,流域面积约50平方公里;龙洞河瀑布群绵延10余公里,起伏跌宕的河床成就了大、小瀑布数百处,尤以彩虹瀑布、韩婆婆瀑布、羊子洞瀑布等最为闻名,被冠以“陕南第一瀑布群”的美誉。

好生态也孕育出好环境。12月10日,正阳草甸附近发生野生猴群,吸引众多游客一探究竟。尤其近年来,正阳镇政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增,境内野生物种频现,呈现出与人类共生的美丽画卷。

村庄变美激发了群众的发展热情。走进正阳镇,别致的农家乐点缀在山水田园中。在风光如画的村落里,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或品农家饭,或在农家客栈小憩,或漫步在村间小道,尽情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农家生活。

把风景变成产业,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全镇20余家农家乐、宾馆人气颇旺。“现在虽不是旺季,可我们农家乐的生意依然不错,每天仍有两三拨客人。”自强农家乐老板李自祥自豪地说:“我这里是到草甸看雪的必经之路,到草甸游玩、摄影、观光的外乡客特别多。”

每逢冬季,正阳就进入生猪屠宰旺季,吃庖汤宴成为留住外来乡客的一道特色美食。正阳镇生态猪靠传统饲养方式,既保证了猪特有的习性与健康,又保证了生态猪肉的口感,不仅满足了客人的“味蕾”,获得了客人们的称赞,更是让农户鼓起钱袋子的好途径。

“今后正阳镇美丽乡村建设将走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创新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集生态观光、特色产业种植、水果自采自摘、游玩农家乐于一体,四季皆美景的乡村旅游新格局。”该镇党委书记杨辉对正阳镇今后的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山中物华丰饶,搭建产业链条

“山中无闲草,遍地皆灵药。”正阳镇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有着“巴山药谷”的美誉。吴胜勇看着辛苦发展起来的2000余亩中药材基地,脸上不禁泛起微笑。外出创业成功的吴胜勇,回到家乡看到让河村的六子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中药材基地,便承包了1200亩荒芜的山地发展中药材。为了使中药材产业长远高效发展,吴胜勇一边向村里“跑山人”取经,采用当地传统药材种,以保证稳定的优质种源,一边挖掘种植潜力,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培训,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就这样周围跟着种药材的人越来越多了。

他进一步探索复合农业生产技术,药材采摘期过后的药材杆和叶子打碎加工,是喂养禽畜的绝佳青贮饲料,因此在基地周围建造厂房,通过“散养+圈养”的方式,养殖西门塔尔肉牛、本地黑土猪、绵羊、鹅等,并种植萝卜、油菜和发展香菇,形成“1+X”的立体生态循环产业。

创业不忘本,致富带乡亲。吴胜勇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农户镶嵌进产业链条中,共带动农户120余人稳定增收,2019年,中药材产值超过300余万元。

“美丽乡村的核心是‘产业美’,百姓富了、日子好了,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该镇镇长胡德乾说道。

正阳镇按照“突破茶叶、稳定畜牧、壮大药材、做优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推行“11123”产业发展模式(即基本实现全镇人均一亩茶、一亩核桃、一亩中药材、两桶蜂蜜、三头猪),坚持长短期产业结合发展,做大做强茶叶、中药材、生猪、核桃、蜂蜜、阳荷姜等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好农户房前屋后的空地等资源,引导群众积极发展品质高、效益好、见效快的庭院经济。

富了一个村,活了一条线,带动一大片。泗水坪村1000亩阳荷姜基地难得地进入了一年中的闲静时分,作为镇上特色产业之一,此时也已过了收获季,于忙碌的丰收丰产后,有了短暂的休养期。

泗水坪村是正阳镇最偏远的村,2017年,该镇引进平利县野山农夫有限公司,在泗水坪村打造阳荷姜特色产业种植,成立平利好硒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X”的方式,流转土地480余亩,每年发放土地流转费15万元、劳务用工费40余万元,覆盖农户94户325人,其中贫困户51户187人。2020年阳荷姜总采摘量8万斤,年产值100余万元。

“相较于去年的网络直播带货,同比增长了56%的经济效益。”余军兴奋地说着。近年来,该村积极搭建“互联网+直播”平台,邀请抖音网红、电商新农人进行网络直播带货,2020年‘直播+短视频’带货11000多单,卖出阳荷姜产品4万余斤,销售额达到40余万元。产品远销北上广,近销安康市及周边各县。

不仅如此,该镇围绕科学种植、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内容,按照“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的要求,提供产业技术指导,通过“手把手”实地操作、“面对面”现场讲解等方式,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年初以来,该镇开展大大小小技术培训近300场次,惠及群众近4000人次。

泗水坪村的产业发展是正阳镇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并取得显著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以“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为目标,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共发展茶园1.2万亩,蜂蜜5000箱,核桃5600亩,建成了集中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4个,面积达1万余亩;新建猕猴桃产业园300亩、阳荷姜1000亩、绞股蓝100亩、烤烟700亩,实现有能力发展产业的群众全覆盖。

厚植人文底色,培育民风新貌

现年42岁的何华成,十几年如一日在家精心照顾年迈的老母,被周边村民传为佳话。先后被镇村评为“敬老爱亲模范”。今年87岁的母亲,2017年病情加重,变得生活不能自理,何华成照顾母亲的担子就更重了,喂水喂饭、更衣擦洗、端屎倒尿,一样都不能少。由于母亲患病后总是摔跤,何华成基本上就待在家中陪着母亲,要下地干活了就让母亲在床上睡一会,干完活就赶快回来。对此,何华成平时情愿在外的活少干点,但照顾母亲的事一点也不肯耽搁。

好的民风更得益于环境的改变。2014年以来,该镇累计实现脱贫人口1178户3439人,镇内6个贫困村、1个深度贫困村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力入户、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完工。为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该镇严格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结合镇情实际和群众搬迁意愿,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全镇共建设南溪河、泗水坪等集中安置区5个,“十三五”以来共完成易地搬迁802户2284人。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工作要求,通过严格落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大力推进有业安置,5个安置区均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均有挂靠党组织并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全镇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3家,引进新社区工厂4家,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有力解决易地搬迁后续帮扶问题。

“不光村子要美丽,村子的文化也很重要,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村民的幸福指数才算真正提高。”该镇党委副书记邹成林说道。

“谁知壮士当年勇,暮守草庐对清风。”在龙洞河村一个坎岩上的一间朴素房舍里,住着百岁高龄老兵——抗战英雄曾思友。他总是喜欢给晚辈们讲讲抗战的故事,语重心长地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一枪一弹换回来的,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要牢记历史,不要忘本,好好干事儿,好好做人。

“五中全会耀茶乡,精神家园歌飞扬。各级领导下基层,边抓脱贫边宣讲......”近日,由该镇八仙村文艺爱好者张忠树编写的快板《五中全会耀茶乡》被县上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感恩跟党走·拥抱新生活”新时代巡回宣讲演出活动采用,在全县各镇进行巡回宣讲。近年来,该镇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精耕“文化沃土”,不断以乡村文化建设来增加美丽乡村的内涵,依靠农民宣传队、正阳镇宣讲团、老年协会等宣传队,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文艺爱好者的积极作用,精心编排“理论+文艺”的文化小节目,巡回到村组院落进行宣讲演出。近年来,该镇共举办宣讲演出活动300余场次。

极目天地满眼秀,天成佳境满心欢。来正阳,寻一处乡村,归一方田园,品一隅文化,沉浸在诗意的乡村天地中,感受晨起日落、鸡犬相闻的和睦与安详。美丽幸福的正阳,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 责任编辑:罗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