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卫生事业专项规划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9-28 09:23 【 字体:

 

 

一、“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回顾

“十五”期间,我县卫生事业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发展快速,更好的满足了全县人民的医疗保健需求,为推动生态立县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主要成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健全,卫技队伍不断壮大,医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6所。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所、镇中心卫生院9所,乡卫生院3所,个体诊所及村卫生室(医务室)共210所;卫生系统在职职工54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97人,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83人,中专学历331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卫技人员总数18.5%。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141人,初级职称385人,中级以上职称占卫技人员总数31.8%,卫技人员30岁以下208人,3140128人,4145122人,50岁以上39人。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房屋、设备、人才、“卫生三项”建设总投资13547660.00元,其中:新增医疗用房6676.61平方米,总投资6028860.00元。县医院住院楼、传染病区、疾控中心检验办公楼、县中医院门诊医技楼、大贵镇中心卫生院、兴隆镇中心卫生院、广佛镇中心卫生院、老县镇中心卫生院、洛河镇中心卫生院、长安镇中心卫生院、西河乡卫生院、女娲山乡卫生院门诊综合楼相继竣工,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实施了卫生人才321战略,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人才梯队初见雏形。5000元以上设备购置总投资6638000.00元。全身CT、中心供氧和呼叫系统、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在县级医疗单位中得到应用,加强了医院管理,广泛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三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计划免疫一直保持较高接种水平,“四苗”覆盖率达96%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7%以上,乡镇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达35%,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100%,艾滋病宣传监测及以碘缺乏、氟砷中毒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卓有成效,疫情信息网络健全。妇幼保健工作成绩显著,降消项目稳步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达75%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以上,新法接生率达98%以上,住院分娩率达55%以上,母乳喂养率达96%以上,爱婴医院创建全面推开。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基本建立,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开展,执法能力逐步增强。开通了120急救系统,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四是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上划卫生局统一管理,为卫生资源的统一、合理配置打下了基础,以全员聘用、绩效工资为主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以县中医股份制改造为标志的产权经营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试行了乡镇卫生院“防保”两干公开招考制度,为全县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医疗秩序逐步好转。持续开展了医疗市场整顿工作,不断打击了非法行医,保障了群众就医安全。

六是中医事业长足发展,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的中医药学术成果的继承、研究与应用成绩明显,成立了县中医药学会组织。

七是爱国卫生运动有声有色。市级卫生县城创建顺利达标,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准备工作有序进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示范户及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发展,城乡卫生面貌有了大的改观,成立了县红十字会组织机构。

综上所述,“十五”期间所取得的建设与发展成绩为“十一五”全县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五”期间的工作实践也给了我们很多重要启示,将为“十一五”的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清醒看到和重视的是我县卫生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县卫生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卫生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服务能力低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机制还在建设和完善之中,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任务很重,中、省、市、县制定的相关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三是基础建设项目国家投资额度较小,地方配套资金得不到落实,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负债较大,影响医疗服务的有效开展。四是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没有得到克服,卫生事业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需要在“十一五”期间解决。

二、“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划

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和谐社会构建,紧紧围绕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中心,突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母婴安全体系、卫生信息网络体系五大体系建设任务。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科学配置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医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让广大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

㈡“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和主要任务

1、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完成县医院综合门诊楼、县示范中医院住院楼、妇幼保健院住院楼、120急救中心、八仙、广佛、大贵、兴隆四个示范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老县、长安、洛河、三阳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正阳乡、西河乡、女娲山乡三个乡卫生院综合楼,城关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东城、西城、陈家坝三个居委会社区医疗服务站建设工程。到2010200mAX光机、B超、心电图、生化分析仪、洗胃机、胎儿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在乡镇卫生院应用普及率达100%。加强远程医疗体系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到“十一五”中期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完成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到2010年远程医疗系统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全县医疗救治水平上台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使全县的医疗救治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10年全县人均期望寿命达72岁,趋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11206万元以上。

2、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完成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公楼建设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为重点全面加强县卫生监督所的能力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培训、法律教育、监督检查、监测抽检、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保障全县人民公共卫生安全。到2010年卫生综合监督执法覆盖率达95%

3、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以结核病、肝炎病、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为重点的传染病和以燃煤型氟中毒及碘缺乏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十一五”期间投资1100.00万元,完成5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规范计划免疫服务技术,“十一五”初期十二个乡镇全部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90%以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100%。加强重点疾病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

4、加强母婴安全体系建设。按照“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加强县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到2010年把现县妇幼保健站改造扩建为县妇幼保健院,并完成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建设任务,规范基层网络建设,完善儿童、孕产妇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加强各级医院产科、儿科建设、发挥其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把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20‰和40/10万以下。

5、加强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在加强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装备的基础上,建立卫生监督信息、疫情信息、妇幼保健信息三位一体的网络直报系统,提高各类卫生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利用能力。建立卫生局行政门户网站,提高卫生行政管理效能。

6、积极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前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县全面实施。巩固乡村医生队伍,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达到190个。投资100万元建成功能全、装备齐、技术精、流动便捷的巡回医疗体系。认真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7、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确保“十一五”初期达标。投资2200万元,组织完成改水改厕任务5.5万户,90%的集镇达到卫生集镇标准,卫生村达标率60%以上,80%的户达到卫生户标准,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到2010年全县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达85%

8、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全面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完善县中医院改革,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在急、危、重症、疑难病治疗上取得新进展,建设23个有影响的、疗效显著的特色专科。巩固、加强现有中医机构、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和建制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建设、突出学科带头人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提高中医服务水平,积极推行中医药的开发研究以及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

9、深化卫生改革。进一步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产权经营权制度改革,努力克服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10、加快人才培养。继续实施321人才培养战略,投资300万元以上,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和奖励基金,“十一五”期间,在提高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12名具有市内领先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510名重点专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1520名素质好、业务精、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技术骨干。继续抓好在职人员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到“十一五”末期,全系统高、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分别达到100%80%50%。抓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积极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宜、专业配套、技术精良、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抓好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与培养工作。

11、加快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初期投资60万元在城区建设固体和液体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到2010年前投240万元在各乡镇全部建起医疗废弃物简易处理设施,到2010年全县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90%

三、“十一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1、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抓好农村卫生经济政策落实。重点落实好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离退休人员及村级防保人员工资待遇,其他卫生人员的经费补助达到省、市规定标准,保障好重大疫情、突发事件、卫生监督执法等公共卫生专项经费。

2、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组建项目建设争取专责班子,抓住国家投资的县医院救治能力建设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艾滋病防治项目、结核病防治项目、地方病防治项目、计划免疫项目等项目机遇,确保我县重点建设任务完成。